章节目录 第118章 智取碎叶城:高景轩献策,双将领命,大唐西征再布奇局(1 / 1)
作品:《大唐不屈战魂》李晔灵察闻听高景轩之计,不禁面露喜色,连声赞道:“妙哉!妙哉!此事非你莫属,即刻启程,与石国、史国国王共谋大业!”
“遵命!”高景轩应声而起,步伐坚定,毅然离去,心中已绘就一幅胜券在握的蓝图。
时光荏苒,转眼至八月十三,碎叶城内,吐火仙可汗的眉头紧锁,一道紧急战报如利刃般穿透了他的心房——北方的莫贺大军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羯丹山失守,三千守军化为乌有,仅余数十残兵逃回,祭坛告急,仿佛预示着命运的转折。
次日,碎叶水北,唐军北路军在盖嘉运的率领下,犹如天兵降临,与碎叶城仅一水之隔,对峙之势已成。与此同时,南路军边令诚率步兵抵达裴将军城,与李晔灵察的骑兵会师,两军合璧,士气如虹。
八月十四日下午,昭武九姓的石国国王莫贺础、史国国王斯谨提,在高景轩的精心策划下,率精锐之师突袭新城。施尼达干仓促应战,三千骑兵瞬间崩溃,城门告破,石、史联军如入无人之境,施尼达干战死沙场,新城易主。仅存的十余人拼死突围,带回新城沦陷的噩耗,给吐火仙可汗本就紧绷的神经再添重压。
吐火仙闻言,震惊之余,更多的是决绝。他深知,退无可退,唯有在碎叶城下,与唐军决一死战,方能求得一线生机。
碎叶水北,大唐安西军中军大帐内,气氛肃穆而庄重。盖嘉运,这位四十余岁、须发皆张、身披重甲的副都护,望着帐内济济一堂的将星,心中豪情万丈,笑容可掬:“诸位免礼,共商大计!”
“谢都护大人!”众将齐声应和,眼中闪烁着对胜利的渴望。
盖嘉运环视四周,忽而想起高景轩,遂笑问李晔灵察:“李将军,那位日行千里、连克五城的勇士高景轩,此刻何在?”
李晔灵察连忙出列,恭敬答道:“回禀都护,高景轩已至,只因军职低微,未敢擅入。若大人欲见,末将即刻传唤。”
盖嘉运闻言,爱才之心顿起,急道:“速速请来!”
不多时,高景轩被领入大帐,他虽衣着朴素,但眼神中透露出的坚毅与果敢,却让在场众人侧目。盖嘉运见状,心中暗自赞叹,知此人定非池中之物。
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决战,即将在碎叶城下拉开序幕,而高景轩,这位年轻的勇士,也将在这场历史的洪流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智勇双全,田仁琬再展德政之光;奇谋定胜,高景轩力荐英才守关隘
田仁琬,这位从地方一路攀升至朝堂重臣的智者,其德政之名早已在民间传为佳话。在易州任刺史期间,他以民为本,施行仁政,深得百姓爱戴。百姓们感念其恩德,自发树碑立传,以铭记这位好官的功绩,后世更是有“田仁琬德政碑”出土,见证了其不朽的声誉。如今,田仁琬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政治智慧,再次在军中展现出其非凡的才能。
面对盖嘉运的询问,田仁琬笑而不语,心中早已盘算好一切。他深知盖嘉运的顾虑,也明白边令诚的意图,于是巧妙地提出一个折中之策:“边大人的提议确有道理,但兵力配置需得精妙。五千骑兵,既不易暴露行踪,又能形成有效战力。至于领兵之人,赵将军年轻有为,然资历尚浅,恐难以服众。李晔将军则经验丰富,威望卓着,由他领兵,赵将军随行参赞,实为最佳搭配。如此安排,既显朝廷对年轻将领的重视,又确保任务顺利完成。”
盖嘉运闻言,心中暗自赞叹田仁琬的老练与周全,笑着点头表示赞同,并转向边令诚,询问其意见。边令诚虽心中不满,却也不得不佩服田仁琬的圆滑,只得勉强挤出笑容,表示赞同。
随后,话题转至扼守贺逻岭的人选。此任务看似轻松,实则责任重大,是立大功的绝佳机会。众将纷纷请缨,帐内一时热闹非凡。盖嘉运见状,正感为难之际,田仁琬再次献计,提议让高景轩推荐人选。这一招既解了盖嘉运的燃眉之急,又巧妙地将责任推给了高景轩,同时也考验了高景轩的识人能力。
高景轩心中虽有犹豫,但转念一想,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他迅速在脑海中筛选合适的人选,最终决定举荐高仙芝。高仙芝虽有爱财之名,但其军事才能却是不容小觑。高景轩深知,若能借此机会为高仙芝争取到立功的机会,不仅能拉近彼此关系,更能为日后相互照应打下基础。于是,他毅然拱手推荐道:“大人,末将以为遍州城守捉使高仙芝将军,勇猛善战,且对地形熟悉,由他率兵两千扼守贺逻岭,定能万无一失。”
盖嘉运闻言,略一沉吟,便点头应允。他虽对高仙芝的贪财有所不满,但更看重其军事才能。更何况,在此关键时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才是取胜之道。
至此,一场关于兵力配置与将领调度的讨论圆满落幕。田仁琬以其老练的政治手腕和深邃的战略眼光,再次赢得了众人的敬佩;而高景轩则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无私的举荐之心,为自己和同僚赢得了宝贵的立功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