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96章 嫌隙渐生,韩信的悲剧或许早有预兆(2 / 2)

作品:《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正是由于韩信‘名闻海内,威震诸侯’,

所以他即使按兵不动,也能对诸侯国产生巨大的威慑力。

因此,在韩信的威逼和利诱下,燕国最终选择了不战而降。

不得不说,

李左车智谋过人,眼界毒辣,

不愧是名将李牧之后。”

“自汉王二年九月起,

韩信独领数万精兵,

历经数月,便接连征服了魏、代、赵、燕四国,

几乎以一己之力稳定了整个黄河以北的局势。

但即便战功赫赫,

在面对最后的东方大国齐国的时候,韩信仍然还是心存忌惮之心的。

与此同时,

西楚的威胁始终如影随形,

这使得即将到来的齐国之战,注定将会是一场极其艰难的战役。

实际上,

齐国之战是韩信东征五国战役的最后一战,

也是他军事生涯中最为艰难的一战。”

“在发起对齐国的征伐之前,

韩信与刘邦之间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段插曲,给刘邦心里扎下了一根刺。”

“汉王三年冬十月,

韩信和张耳率军攻灭赵国后,

随即在赵国境内设立了常山郡与代郡。

依照常理,

作为汉国的大将军,

韩信在全面掌控赵国之后,

应将赵国的行政权交还汉国中央政权,

由汉王刘邦来进行人事任命。

在韩信尚未攻陷赵国之前,汉政权其实就已经预先任命了张苍,为常山郡的郡守。

而后当张苍协助韩信攻灭赵国后,

汉政权便进一步任命张苍为“代相”,

以期全面接管代地。

所以,按照之前攻取代地的先例,

新占领的赵国应由汉政权指定的“赵相”来管理。

然而,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

在汉政权还没有发话之前,

作为赵国实际掌控者的大将军韩信,

却主动向汉政权中央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韩信的建议也是直截了当:

那就是,他希望刘邦能够恢复赵国的诸侯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