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85章 先生赐字(1 / 1)
作品:《民国大文豪》孙先生所在的这一桌一直是全场瞩目的焦点。不少宾客都想借着敬酒的机会前来寒暄几句。李斯年在向这一桌的宾客们敬酒后,便一直在与孙先生热切交谈,并多次得到孙先生的赞许。这一幕吸引了周围其他桌宾客的注意,这似乎进一步印证了外界关于李家与孙先生关系十分密切的传闻。
孙先生看着李斯年,他越来越欣赏这个年轻人了,他温和地问道:“斯年,不知你是否已经有了表字?”
“表字”这一传统,在华夏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它不仅是本名之外的另一个身份的象征,更代表着个人的德行与志向。这一习俗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被逐渐淡化,但在此刻,它依旧被人们所重视和延续。孙先生自己的字是“载之”,寓意着“文以载道”的深远含义;而常兄的字“介实”,则源自《易经·豫卦》的六二爻辞,象征着坚定与吉祥;李举人的字“润民”,更是表达了他“温润如玉,造福于民”的崇高理想。
华夏传统一般是在二十岁行冠礼时,由德高望重的前辈或师长赐予,甚至有些人在重要的人生阶段或经历某些大事件后也会重新取字,以表达新的身份或重要转折。
李斯年成年之后一直在米国留学,没有按照传统仪式行冠礼,回国后也一直忙于婚礼,这件事就没有被提及,因此他还没有取表字,其实这是十分不合传统礼仪的,按照传统男子一般婚前都会表字,但是此时正是旧的传统被逐渐遗弃的年代,也就见怪不怪了。
就在李斯年准备回答孙先生的问题时,李举人走了过来。他没有听到儿子先前的那一番高谈阔论,却恰好听到了孙先生的问话。他感觉这是儿子扬名的一个好机会,读书人耻于言利,却好扬名,李举人就是如此,他拱手向孙先生致歉:“孙先生,实在抱歉,我一直忙于招待宾客,若有怠慢之处,还请海涵。”
孙先生见状也连忙回礼:“是我唐突来访,润民公无需介怀。”
“孙先生哪里话,您忙于国家大事,能抽空莅临,实乃我李家的荣幸,蓬荜生辉啊。”李举人诚恳地说。
孙先生则赞道:“润民公在家乡行善积德,修桥铺路,救助孤寡,接济学子,您的名声早已远扬。凯深他对于您当年的慷慨资助可是一直铭记在心啊,在我面前时常提及,您的善举为革命造就了一个干才啊。”
李举人谦逊地摆摆手:“我只是尽己所能为家乡百姓做点实事,不辜负当年廖巡抚的栽培提携之恩。凯深此子我当年一见就知他心怀大志,他日必成大器。”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倒是犬子小时候颇为顽劣,成年之后才逐渐有所改观。他近些年一直在国外学习,尚未取得表字。今日是他成婚的大喜日子,也可视作他成年之始。我厚颜请求孙先生为他赐个字。”
孙先生欣然应允:“这正合我意。润民公过谦了,您家教有方,我看令郎对时事的洞察力在年轻一代中无人能及。刚才与他的一番交谈,让我受益匪浅。我相信他日后必将成就一番大事业。”
李斯年忙道:“先生谬赞了。”
孙先生默然深思片刻后,缓缓而道:“我为你取表字‘时济’,‘时’者时机、时势,‘济’者救助、帮助,希望你能够洞察时机,顺应时势,以此成就个人事业,同时助力国家与民族攻坚克难,重现辉煌。”
李举人在侧赞道:“此字甚佳,‘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濡迹以匡时。’此语甚妙。斯年,你还不快感谢孙先生赐字,他这是期望你能‘匡时济世’,此中寄予了厚望啊。”
李斯年的文化底蕴不似父亲那般深厚,一下子就能联想到“时济”二字的出处,但那句“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濡迹以匡时”他却是读过的,出自《后汉书·荀淑传》中的一句话,表达了“在和平时期弘扬道义、实现志向,在衰败时期则隐身匿迹、匡扶时局”的思想。
李斯年恭敬回应:“多谢先生赐字,晚辈必将此字深铭于心,不辜负前辈的殷切期望。”
孙先生颔首道:“善,大善!希望你能够不断进取,勇往直前,多做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事情,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力量。”
常凯深在一旁听着他们的对话,心里对这位小老弟都有些羡慕了,他出身虽然不算贫寒,但是幼年丧父,连他自己的表字“介实”都是在留学日本时自己给取的。他一生笃信易经命理,相信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