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60章 武力强者得天下(1 / 2)

作品:《大宋第三帝国

王华阳虽然有现代人的知识,但对于处理这种需要高超智慧的事情,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王华阳问道:“师傅,那咱们应该怎么先稳住他们?”

文天祥说道:“这个微臣还没有想清楚,等微臣想清楚了再告诉皇上,不过咱们现在要先确认一件事,那就是见或者不见明教这帮人,是光明正大的接见还是私底下会面,会面的话是皇上与他们会面还是由微臣前去?”

王华阳想了想说道:“不管明教是不是受蒙古人指示,朕感觉应该还是见一面比较好,但是肯定不能光明正大的见面,如果明教是自发的行为,那么光明正大的见面会给大宋朝廷和明教都带来巨大的麻烦,至于会面人员,朕决定亲自见一见明教的人,明教不是说三日后他们会带着你给芷兰的书信返回大陆吗,那咱们就定在两日后会面,地点就选在皇宫,至于如何保密,这个你务必要做好,与明教会面的事情,只能你知,朕知,明教的人知道,不能让别的人再知道,以免妄生事端。”

文天祥得到王华阳的指示后,慢慢的退出了房间。

文天祥走后,王华阳开始复盘刚才自己与文天祥的谈话,同时开始思考与明教的这次会面。

文天祥说的对,阳顶天等人现在是敌是友尚未可知,而大宋现在的国策是韬光养晦,唯大元马首是瞻,普通的百姓和一般的官员是感觉不到朝廷还有光复中原的野心的,他们看到的是大宋守着三岛偏安一隅,皇帝沉迷女色纵情享乐,官员争相购买田产与民争利,科举考试停摆、朝廷官员由世家大族担任,对蒙古人更是唯唯诺诺,全然没有奋发图强的气息。王华阳做的这些,不光是让大宋百姓看的,更是让忽必烈看的,目的就是让忽必烈看到大宋偏安海外后已经没有了光复中原的执念,让忽必烈放松对大宋的警惕。

而明教的这次结盟,则是对大宋现在国策的一次试探,如果大宋愿意与明教、白莲教合作,那么明教返回大陆后就会扛起大宋的旗帜,大张旗鼓的宣传反元复宋,如果真的这样,忽必烈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来攻打大宋的,大宋辛辛苦苦积累八年的国力将会荡然无存,以后就再也没有光复中原的资本了。

但是如果不与明教、白莲教结盟,那么就会彻底寒了中原汉人的心,中原汉人迫于蒙古强大的军力臣服于蒙古人,但是他们心还是向着大宋的,如果大宋振臂一呼,不能说所有的汉人都会响应,长江以南的汉人肯定会群起相随的,而如果这次不与明教合作,明教的人返回大陆后,就会大张旗鼓的宣传大宋朝廷已经没有了光复中原的打算,他们很可能会抛弃大宋朝廷。

大宋朝廷一旦在大陆失去了民心,将来光复中原会难如登天。

王华阳想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隐藏大宋光复中原的雄心,又能收服中原汉人的民心。

王华阳在屋子里来回踱步,开始思考古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含义。

得民心者得天下是一句格言,选自《孟子离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后来简化为“得民心者得天下。”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让天下安定,民富国强是有办法的,那就是获得百姓就可以得到天下了。要想获得百姓也有办法,那就是获得民心就可以得到百姓;要想获得民心也很简单,百姓所需要的,就给予他们,反对的就不要强加给他。

“得民心者得天下”从问世开始就得到了广大统治阶层的认可,不管是皇帝还是官员,他们都在践行着这句话。

但是穿越后,王华阳对“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产生了怀疑。

如果说得民心就能得天下,那么蛮夷就不可能得到天下,蛮夷所到之处都是杀戮和抢劫,到处是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但是这些蛮夷先后建立了大辽、大金、大元,就连日后的通古斯野人也建立了大清,他们这些人根本就没有得到过民心,但是他们也得到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