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21章 王莽躁动 专政突显(1 / 1)
作品:《西汉爆浆史》然而这不过是开始。
王莽下令对狗血淋门一案深挖,挖到什么算什么,但凡跟卫家、吕宽等人有关联的,一个也不姑息。于是以下人被挖了出来,元帝的妹妹敬武老公主,王莽的叔叔王立,王莽的堂兄弟王仁、王安,前司隶校尉鲍宣,宣帝时名将辛武贤的几个孙子护羌校尉辛通、函谷都尉辛遵、水衡都尉辛茂,南郡太守辛伯……等等等等,全部被判死罪。身份高的,自杀;身份低的,砍头、腰斩。前后受株连而死的有数百人,诏书发出去,全国震惊。(凡死者数百人,海内震焉)。
敬武老公主听到王莽给她定了死罪的消息,急火攻心,先死了。敬武公主是元后的小姑子,元后想去吊丧,王莽拦着不让去,一国太皇太后,怎么可以给死刑犯吊丧。
元后老泪纵横,她在哭敬武公主,也在哭自己,也在哭王莽。
她这个侄子,怎么跟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那个,完全不是一个人了。那时候王莽看上去老实严肃守规矩,有点书呆子气,甚至看上去有点笨。怎么现在忽然要杀掉叔叔,杀掉兄弟,杀掉儿子,杀掉几百个跟他无怨无仇的人。
可是元后根本拦不住王莽。元后向来对政治兴趣寥寥,朝中唯一的亲信就是眼前逼迫自己的王莽。
元后在一道道杀人的诏书上盖上大印,而后又单独下了一道诏书给群臣,以后除了跟封爵位有关的,其他中央、地方的事务,全部报安汉公处理,不用报给我了。
安汉公是王莽给元后要来的爵位,当然是别人替他开口要的了。王莽是外姓,不能封王爵;身上背的这个侯爵,似乎又不足以彰显王莽现在的身份,于是把几百年没用过的公爵又挖出来,安自己头上了。王莽是读书人,他这是以周公自诩,周公辅成王嘛。
诏书发出去后,元后不再去未央宫临朝听政。元后今年已经七十四岁,终生对政治冷淡,支持王莽主政,是她这一辈子卷进政治最深的一次,换来却是满眼的杀戮。元后不想再看了,王莽就随他去吧。
不仅是元后,丞相孔光和御史大夫彭宣也被王莽这一系列动作吓得心惊肉跳。他们俩当时领衔推举王莽做首辅时就知道王莽一定会大权独揽,一定会专政。可是专政也分很多种,昭宣帝时的霍光叫专政,成帝时的王家也叫专政,但无论霍光还是王家诸舅,行事风格都是偏收敛的,而且并不太热衷于下杀手,除非有人正面直接对抗。还有就是,他们对皇帝都很尊重。如今王莽的专政,怎么这么重的杀气啊,更不要说尊重皇帝了。这是孔光和彭宣始料未及的。
孔光和彭宣两个老家伙对望一眼,我们这是捧了一个什么人上台啊。
彭宣以年老体弱为由,递上了辞职信。
几个月后,孔光也提出辞职。王莽没有批。孔光是天下读书人之所望,他都辞职了,王莽脸上会很难看。王莽让孔光给小皇帝刘衎做老师,太傅,大汉帝国最高级别公务员,权力零。孔光多少也算远离旋涡中心了。
一个漂在长安城读书人逄萌,对他的朋友们说,我们离开这个地方吧,这里已经没有君臣,没有父子,没有夫妇(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言罢接下帽子,挂到长安东城门之上,披头散发回了山东老家,而后领着全家人渡海到辽东,终生未曾出仕。
王莽其实一直就是那个王莽。只不过不同时期,他手里的权力不一样,他要承担的义务也不一样。
年轻时照顾家人是他的义务,成年后教育儿子是义务,担任首辅后治理国家是义务。
照顾家人的方式是无微不至奉养母亲、寡嫂和小侄;教育儿子的方式逼他自杀;治理国家的方式,目前在王莽看来,只有改革。
他完全可以不那么无微不至,过得去就行,家人不会怪他,邻居也不会骂他不孝;也完全可以不杀儿子,打个半死,关上几天都行,也没人会说他徇私;也可以不去搞改革,像成帝时期他的叔伯们做的那样,力所能及地做,就当帮皇帝的忙,至于国家的盛衰,由他去。
只不过王莽不是这样的人。他是做事一定要做绝的人。操刀必割,执斧必伐,王莽不过是做得极端了点。这种极端在他很年轻时就有体现。
当时王莽刚来长安,给自己买了一个美女。王莽的堂兄弟们知道了,就想见见。王莽说,后将军朱博没有儿子,我这是给他买的,生儿子用。当天就把美女送到朱博家里去了。从此后再没买过美女。
以王莽当时的身份,买个美女根本就不叫事儿,他那些堂兄弟哪个不是家里十个八个。但是在王莽眼里,别人可以,我绝不可以。偷摸做了没人知道也就罢了,被人知道了,坚决撇清。王莽不是坏人,但绝不是看得开的人。王莽这么做,更多是在自惩。一个对自己这么狠的人,对别人会怎么样可想而知,尤其在他手里有足够的权力的时候。他对这么多人大开杀戒,也就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