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41章 刘敬安邦 南越臣服(2 / 2)

作品:《西汉爆浆史

和亲外交并非是刘敬首创,向前推几百年,一直大量存在,比如所谓的“秦晋之好”,就是典型的和亲外交,但是仅限于诸侯间的和亲,对北方的草原民族,无论是之前的秦国、赵国,还是之前的周王朝,都是采取军事对抗的强硬外交政策,从这个角度狭义地讲,刘敬也不失为和亲外交政策的创立者。

这一政策在大汉帝国,甚至在整个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尽管和亲外交经常和“丧权辱国”这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但是不可否认,它避免了无数场战争,这是值得肯定,甚至值得歌颂的。

刘敬的这一政策在当时得到广泛的支持,没有人说他丧权辱国。

不仅仅是因为皇帝认同他,更多是因为当时流行的反思秦帝国灭亡原因的思潮,其中就包括一点,赢政对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南越采取军事进攻政策,导致国内民众负担严重增加,进而演变为军事暴动,摧毁秦帝国。

说到反思秦亡,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就是前文曾出现过的陆贾,他马上又要出场了。

回长安后,刘敬告诉刘邦,匈奴的几个王国(部落),离关中太近了,骑快马一天一夜就能到,严重威胁到长安都城的安全,所以应该充实关中的防御力量。

刘敬不仅仅提出问题,也提供了解决之道,刘敬的方案是,把分散在各地的六国后裔都迁到关中来,比如齐国的田氏,楚国的屈、景、昭氏等等等等。

这些人,闲时可以开垦土地发展经济,如果北方匈奴入侵,可以快速组成军队抵抗。并且,这些宗派势力都有非常深的渊源,在各地的影响极其大,现在都迁到关中来,这些势力就没了根基,想闹事也闹不起来了。刘敬称之为“强本弱末”之策。

刘邦马上批准,立即实施,先后从各地迁到关中的有十多万人。

现在看来,用天纵英才来形容刘敬绝对不过分,他的这一强本弱末之策,一举三得,发展经济、加强国防、促进国内局势稳定,而其成本不过是搬搬家。

迁都长安、和亲匈奴、关中迁徙,刘敬的这三件事无论哪一件都足以证明其远见卓识,可惜知道刘敬这个人的少之又少。

说刘敬和“汉初三杰”比肩恐怕会有人有意见,但是,刘敬至少应该和陈平齐名,太史公说刘敬“建万世之安”,绝非虚言。

北方的危机暂时得以解决,南越国(广西广东海南)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南越国的建国过程前文详细描述过,现在刘邦册封南越国王赵佗为汉帝国的南越王。他无力去军事进攻南越国,他也不想用武力,因为要打南越,太费钱费力费时了,还不一定拿得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