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48章 缺医少药的年代(1 / 2)
作品:《别人亮剑,我亮导弹!》最近半年来,随着战斗规模的扩大,出现了很多伤员。
他们都为了华夏的解放,抗击外敌侵略而做出的牺牲。
他们有的危在旦夕;有的康复后落下了残疾,失去了劳动能力。
我方各级首长把这些现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自从得到希森特姆公司支持以后,我军虽然药品不缺:李云龙那里能够兑换很多药品和医疗器械,甚至连胸腔镜、腹腔镜、CT机、超声机等等都可以兑换。
但是医护人员却很缺。
空有这些物资,没人能会用。
如同ZTZ-41A型坦克、五代机等先进装备没人会开一个道理。
一个医疗体系,往往需要医、护、药、技、行政后勤通力合作。
但现在很多护士都是随便找个想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培训个两三天就上岗。
医生要求严格一些,但是大多也是赶鸭子上架,能不能干都得干。
甚至哪怕是个兽医,都被当做宝贝——兽医好歹也是个“医”,怎么说也是修理动物的,怎么也比拿锄头修理植物的农民朋友们要强。
“药”的方面没有专门人才,都是医生和护士在兼职,甚至随便拉个识字的来管理药品。
“技”的方面完全空缺。
就算是有人给伤员化验了一份血,那报告也没人看得懂。哪怕是现代人,有几个知道“胱抑素C”是什么项目?
这样七拼八凑起来的医疗队,医疗水平可想而知。
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包扎一下伤口,连消毒都不彻底。
中医例外,一些病还是可以用中医、中药来治的。就算是外伤,也能起到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止血、止痛等效果。
此时医疗水平虽然低下,倒是有一点很好:几乎没有医患纠纷。
医疗水平越高,患者的希望就越大,就越容易产生医患双方对结果认知上的差距。
在患者看来,仿佛现代医学已无所不能,只要病没治好,甚至恶化了,那就一定是医生的责任!
而在医生们看来,大多数疾病其实不是治愈的,有的是自然恢复的;有的治不治都好不了。
有位俄曼瑞克着名医生的墓志铭上就写着: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有的医院把这三句话挂到了病房的墙上,让患者看着头皮发麻——原来医生一直在安慰俺啊!那就是说能多活一会儿是一会儿了呗?
在那个年代,患者能有医生给看病已经不容易了,要求就没那么多。
那时如果医生说:希望不大呀!
患者会说:您就死马当活马医吧!
在那个年代,比如一个人肚子疼,发烧,找到了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