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8章 山本复出欲行渗透,云龙赵刚识破敌奸(1 / 2)
作品:《别人亮剑,我亮导弹!》山本挺进队真的大多数人都会华夏话吗?
并不是的。
这里所说的“会”华夏话,很大意义上仅限于能听懂。
要说出来的话,难度不小。
比如很多鬼子说华夏话,还是能被华夏人轻易听出来。
一些影视作品中,正派人学了一段时间膏药语,就能穿上一身鬼子军装,打入鬼子内部,获取重要情报。
这在真实情况下,极难出现。
华夏人说膏药语,经常带有华夏口音,容易被听出来。
好在都是东方人,这个差距不算太大。
不像华夏人说英格历史语一样那么明显。
谁要是敢写学了英格历史语,在半岛战争时,依靠英格历史语混入俄曼瑞克内部,那就有点扯淡了。
而且,华夏各地方言相差很大:
你能想象一个东北人,到了福建,听当地方言是什么感觉吗?
他们说的可都是华夏语!
也许有人说:福建和东北差的太远了,语言不通可以理解。而膏药国没那么大。
那么都是湖南的娄底和长沙不算远了吧?长沙人就很难听懂娄底方言。
不要说长沙了,哪怕是新化县人,距离涟源直线距离不过三十多公里,互相之间也听不懂。
可见方言的差距有多么大!
膏药国也是一样,虽然大城市大多说的是通用语,如同华夏人大城市,大多也说普通话一样,但远离大城市的地方,说的还是方言。
鬼子同一个联队,都是从同一个地方征来的兵。
联队内的人都是老乡。
其中就有不少说方言的。
你要打入鬼子内部,你还得学会当地方言。
这倒是也有个别天才能做到。
比如有个华夏人,13岁学膏药语,还改了膏药名字。
利用语言天赋,接触到了鬼子高层。
为我方提供重要情报、营救我方重要人物等等。
但这只是极个别的案例,可遇而不可求,不像影视剧中那样一抓一大把。
所以山本挑来挑去,最终也只能挑出来五头鬼子。
这五头鬼子华夏话说得特别好,而且是带东北口音的华夏话。
一看就是从九一八前就到了东北,经过多年的熏陶,才能达到这个水平。
找了几个伪军听了听,都说听起来跟华夏人一模一样。
东北口音,而不是晋省口音有个好处:
跟老百姓说自己来历的时候,就可以说个“我是东北那嘎达的”,反正山西人去过东北的不会太多,不容易引起怀疑。
这五个人就成了山本挺进队偷袭我八路军总部的先遣队。
六里坡村是一个仅有一百余人的小山村。
一座破败的窑洞里,住着一个孤寡老奶奶,名叫李崔氏。
说是老奶奶,其实以21世纪的标准来看,也就算中年而已,大约60岁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