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52章 废除肉刑,也就是犯错不砍胳膊腿了(1 / 1)

作品:《爆笑版史记记

正月里,那帮管事儿的凑一块儿说:“早点儿立太子,那是给祖宗长脸的事儿。咱得赶紧立个太子。”皇上听了,慢悠悠地说:“我这德行还不咋地呢,老天爷都没咋夸我,老百姓心里头也还犯嘀咕呢。就算我现在找不着那圣贤之人把皇位让出去,但说要提前立太子,这不是明摆着说我德行不够嘛?对天下人咋交代?这事儿得缓缓。”

管事儿的急了:“立太子,那是为了稳住咱家江山社稷,不忘天下苍生啊!”皇上摆摆手:“楚王那是我叔,岁数大了,啥没见过,国家大事儿门儿清。吴王是我哥,仁义厚道。淮南王是我弟,德才兼备,整天陪着我。这还不叫有准备?再说那些诸侯王、宗室兄弟,有功的、贤能的多了去了,随便挑一个出来辅佐我,那才是国家之幸,百姓之福。非得立我儿子,别人该说我偏心眼了,不惦记贤能之人,光想着自家孩子,这可不是为天下着想的样儿。我不同意!”

管事儿的死活不依:“古时候殷商周朝,国运都上千年了,为啥?就因为人家讲究这个道儿。立继承人,那得是儿子,老规矩了。高祖皇帝带着大伙儿打下天下,封了诸侯,那是咱的开山鼻祖。诸侯王、列侯们接手国家,也都是各自国家的老祖宗。子子孙孙传下去,这才叫大义。高祖皇帝定下的规矩,就是为了安抚天下。现在说要改规矩,从诸侯和宗室里头挑,那可不是高祖的意思。这事儿再议,不合适。咱家那小子,岁数最大,心眼儿好,仁慈,就他了,立为太子。”皇上这才点头,还赏了天下老百姓,给那些替老爹顶门立户的孩子都升了爵位,连将军薄昭都封成了轵侯。

转眼到了三月,管事儿的又提立皇后的事儿。薄太后一句话:“都是一家人,就立太子的妈当皇后吧。”

这皇后姓窦。皇上为了立后,还给天下的光棍、寡妇、孤儿、老人啥的发了不少东西,布啊、米啊、肉啊的,一样不落。皇上从代地来,刚坐上龙椅,就想着给大伙儿发福利,诸侯、四夷都高兴得跟啥似的。还想着当初跟着他从代地来的功臣们,说:“当初大臣们诛杀吕氏,迎我即位,我那时候心里头没底儿,好多人都劝我别干,就中尉宋昌一个人挺我,这才保住了咱家的江山。我已经让宋昌当卫将军了,再封他为壮武侯。还有跟着我的那六个人,都提拔到九卿的位置上了。”

皇上又说:“当初跟着高祖皇帝入蜀、汉中的列侯们,六十八个人呢,每人都多给三百户封地。还有那些老部下,当过二千石以上大官的,像颍川守尊这样的,十个人,每人给六百户。淮阳守申徒嘉他们十个,五百户。卫尉定他们十个,四百户。还有淮南王的舅舅赵兼,封为周阳侯;齐王的舅舅驷钧,封为清郭侯。”秋天的时候,还把原来的常山丞相蔡兼封为樊侯。

后来有人跟右丞相周勃说:“你当初诛吕迎王,功劳大着呢,现在又得皇上赏识,赏钱赏地儿的,还当了大官,可得小心,别乐极生悲啊。”周勃一听,吓得赶紧装病辞职,左丞相陈平就独当一面,成了丞相。”

二年十月,丞相平死了,绛侯勃当上了丞相。

皇上说:“我听老辈儿讲,那时候诸侯国上千个,各自守着自个儿的地盘,按时进贡,老百姓不累心,上下都乐呵,那日子美得没边儿。现在这些侯爷们大多住在长安,离自个儿封地老远了,手底下人来回跑腿儿累得跟孙子似的,侯爷们还管不了自个儿地界的老百姓。得嘞,我下令,让侯爷们都回自个儿封地去,除了当官的和皇上留下的,都打发太子回去当家。”

十一月最后一天,太阳让狗给咬了,黑了一会儿。十二月十五,太阳又让咬了口。

皇上说:“我听人讲,老天爷造人,还给配了个皇上管着。皇上要是缺德,办事不公,老天爷就整点灾给看看,提醒皇上该整整了。这不,十一月最后一天,太阳让咬了,这不就是大灾嘛!我坐上这龙椅,小身板儿担着天下兴亡,国家好坏全在我一人儿身上,就靠那几位大臣帮我顶着。我这下边儿没管好老百姓,上边儿还给日月星辰抹了黑,缺德大了去了。你们啊,都好好琢磨琢磨我的不是,还有我没想到的,赶紧跟我说。再帮我找几个实在人,能说真话的,帮我改错。还有啊,各管各的摊儿,少折腾老百姓,省俩钱儿。我这人心眼儿不宽,老惦记着外头有人说我坏话,所以戒备心重。现在吧,边儿上的兵不能全撤了,但得精简精锐,卫将军那队人马先撤了。太仆那儿的马,留够用的,剩下的都给驿站用吧。”

正月里,皇上又发话了:“农业是国家的根儿,咱得开个籍田,我亲自带头耕地,给祖宗庙里供上最好的粮食。”

三月,大臣们提议立皇子们为诸侯王。

皇上说:“赵幽王那事儿,我心里难受,已经立了他大儿子遂当赵王了。遂的弟弟辟强,还有齐悼惠王的儿子朱虚侯章、东牟侯兴居都立了功,也该封王。”于是,赵幽王的小儿子辟强成了河间王,朱虚侯在齐国的肥地儿上当了城阳王,东牟侯成了济北王,自家的皇子武是代王,参是太原王,揖是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