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六十七章 主战抗清——卢象升(1 / 1)
作品:《史事讲将1三国明》卢象升,字建斗,又字斗瞻、介瞻,号九台,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明朝末年大臣、名将。历任户部主事及员外郎、大名知府、大名兵备道等职。防备农民军有功,此后历任郧阳抚治、湖广巡抚,在湖广地区镇压农民军,得到崇祯帝赏识,委任他经理南直隶、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后加山西、陕西,称“七省总理”,赐尚方宝剑;与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分别从东南和西北两个方向围剿农民军,调任宣大总督,再次获赐尚方宝剑;防范清朝,加兵部尚书衔,适逢清兵入塞,他奉命入卫京师,并督天下援兵,第三次获赐尚方宝剑。期间力主对清抗战,与兵部尚书杨嗣昌及关宁总监高起潜不合,处处受到掣肘,被崇祯帝褫夺兵部尚书衔,以侍郎衔督师。在巨鹿贾庄被清军包围,终因炮尽矢绝,战死疆场,年仅三十九岁,后获崇祯帝追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
卢象升,生于常州府宜兴县张渚镇的一个乡绅家庭,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后裔,祖先卢湛在南宋时因在宜兴做县令而从浙江鄞县落籍于宜兴之茗岭,称“茗岭卢氏”,祖父卢立志又迁居张渚镇。
卢象升肤色白皙,人很瘦,胳膊上长着一根粗大的骨头,力气特别大,少年之际,明朝太平无事,同学专攻举业,唯独他在举业之外关注经史中的“古将相名臣之略、军国经制之规”。读到张巡、岳飞的事迹时,感慨:“吾得为斯人足矣!”在应天乡试中考中举人,在殿试中以二甲二十五名获赐进士出身,其后观政于兵部。
大太监魏忠贤权势正盛,卢象升却从不对魏忠贤有任何请谒之举,山东巡抚李精白为魏忠贤建生祠,邀请他来生祠并署名,被卢象升拒绝。同时他与东林党人多有交往,后来也被列入《东林列传》。卢象升在大名府用计擒获“巨盗”马翩翩,以征收辽饷有功,进一级。
皇太极绕开袁崇焕坚守的关宁锦防线,率军从大安口等处突入关内,京师戒严,史称“己巳之变”,卢象升招募了三千人进京勤王,后金军撤退后回到大名。迁山东布政使右参政,整饬大名兵备道,管辖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当时太行、恒山一带有很多“盗贼”,卢象升为了防止其蔓延,抽集壮丁,训练乡勇,他所组织的民兵号称“天雄军”。其政绩为崇祯帝所知,崇祯帝决定有机会就越级提拔他,加山东按察使衔,仍任大名兵备道。他探查地势,在高处建堡,低处挖池,发给百姓守御器具,使大名境内得到安宁。
山西的农民军涌入北直隶,占领了临城的西山,卢象升打退了他们的进攻,与总兵梁甫、参议寇从化接连打败农民军。由于卢象升之前创立堡垒,民众都坚守堡垒自保,农民军无所得,准备进攻滑县,卢象升侦察知道后,挑选精兵埋伏于农民军前的莽林中,农民军一到就予以痛歼。农民军攻临洺县,卢象升驰援,在摩天岭将其击退。农民军逃回西山,把游击董维坤围困在冷水村,卢象升在石城南部设下埋伏,大败农民军,又在青龙冈获胜,农民军被迫退到武安,而那里已不是卢象升辖境。
先后斩杀农民军首领十一名,歼灭了他们的党羽,收降、遣返男女群众两万人,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百姓因此几年间得以安居乐业。卢象升每次上战场,都身先士卒,跟农民军格斗时,农民军的兵刃砍到他的马鞍他都不顾,战马死掉就步行作战。有一次,在险峻的山崖边追赶农民军,一名农民军从山顶上放箭射中了卢象升的额头,又一支箭飞来,卢象升的仆夫死于马下,卢象升提刀更加勇武地作战,农民军吓得逃走了,相互告诫说:“卢廉使这个人,谁撞上谁死,不可碰他。”卢象升因此获得了“能兵”的声名,农民军怕了,向南渡黄河而逃。彭孙贻的《流寇志》记载这次战后,义军称卢象升为“卢阎王”,一遇到他就赶紧避开,后来离任时,大名等三府士民痛哭失声,一直把他送到五百里外的黄河边才返回。
农民军进入湖北,打下了郧阳府的六个县,朝廷命令卢象升接替蒋允仪,出任右佥都御史、郧阳抚治。上任后,他以“十议”(议生聚、设主兵、策侦防、议修筑、立乡保、速邮传、筹积贮、策互援、励乡勇、制武备)来要求官吏集思广益,以“八则”(耐缓征之宜以延民命、勤修盖之役以奠民居、通山泽之利以济民穷、惩告讦之风以除民害、禁差徭之扰以安民生、广招垦之术以裕民计、恤行户之苦以资民用、严驿递之规以苏民困)来安抚民众。
四川的农民军返回湖广,驻扎在郧阳的黄龙滩,卢象升和总督陈奇瑜分路夹击,在乌林关、乜家沟、石泉坝、康宁坪、狮子山、太平河、竹木砭、箐口等地连战连胜,斩首五千六百多人,汉江以南的农民军几乎给剿灭完了。其后,陈奇瑜在车厢峡招抚失败,卢象升积极做好防范,农民军攻打郧阳,卢象升将其击退,迫使其北上南阳一带。在此期间,卢象升向朝廷申请增加郧阳城的驻军人数,减免税赋,修补城郭,向邻近的府借贷稻谷,招募商人来采铜铸钱,郧阳由此安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