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三十三章 改革朝政——王锡爵(1 / 1)
作品:《史事讲将1三国明》王锡爵,字元驭,号荆石,苏州府太仓州人,出身名门望族太原王氏。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累迁詹事府右谕德、国子祭酒、詹事、礼部右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官至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为内阁首辅。辞官致仕,仍一再被皇帝相召,终老于太仓老家,赠太保,谥号文肃,着有《王文肃公全集》55卷。在任期间,发生了日寇侵略朝鲜,朝廷纷争,力主对日本一战,最后在他的运筹之下,大明战而胜之,彻底的斩断了日寇侵略中国的妄想。
王锡爵,其父王梦祥为南京国子监监生,其母吴氏为富家女,出生之前,一群雀在其家楼中鸣叫,当地“雀”字与“爵”字同音,故取名为王锡爵,其过目成诵,被塾师称为神童。随其父在海滨居住,有族人兄弟俩争夺家产,其兄以一锭白银给王锡爵请他转交其父,让王梦祥在家产争夺中偏袒于他,但王爵锡拿过银子跑出门外,站在桥上对人说:“这是何物?这是对我的侮辱。”然后把银子扔到河里去。
十三岁的王锡爵补博士弟子员,穿的青布鞋破了,督学御史冯天驭摸着王锡爵头道:“是不是你父贫,而怜惜一块帛布?”学署中知道王锡爵家境的人告诉冯天驭,王锡爵家境富有,冯天驭赞叹道:“我失言了,这孩子不是纨绔,家里如此有钱,还懂得节约,其前途不可限量。”聘娶嘉定人朱氏为妻,朱氏为时任黄县知县朱邦臣之女。
朝廷封其父王梦祥为编修文林郎,其母吴氏为太孺人,其妻朱氏为孺人。这年会试被任命为房考官,因为其弟王鼎爵参加考试,上书求辞,被派到开封公干,顺道归回家给父亲过五十大寿。首辅高拱指使吏科都给事中以朝班不振,上疏要迁出午门内的史馆,王锡爵据理力争,由此得罪了高拱。接着高拱拟用王锡爵主武会试,被王锡爵所拒,再接着太子出阁读书,众人欲推王锡爵为东宫讲官,高拱想用自己门生为讲官,更是对王锡爵怀恨在心,以右谕德被贬到南京翰林院掌翰林事。
穆宗驾崩,万历登基,王锡爵被召回坊局充当穆宗实录副总裁,恩封其父为奉直大夫右春坊右谕德,其母为太宜人,其妻为宜人,掌右春坊事,主试顺天乡试,选拔了不少贤材,对文章上佳的违式落卷的考生亲自勉励。在国子监欲推行国初积分法,让那些贵胄子弟凡是十六岁至三十岁的,都必须到国子监坐监学习礼和射,对那些贫寒子弟,王锡爵用自己的俸禄支助。
户部侍郎李幼孜为了讨好张居正,提出“夺情”之议,与封建思想不符遭到众臣反对,神宗却对翰林编修吴中行等夺职并廷杖,王锡爵求情皇帝与张居正均无效,并送礼为他们充军饯行。张居正回乡安葬父亲,不少官员联名请张居正回朝,锡爵拒绝签名,却申请回家探亲,直到父亲病亡,在家守孝。
张居正被籍家,人们纷纷落井下石,神宗召回了一大批当初反对张居正的人。当时,很多朝臣都以诋毁张居正为自己捞取名利,而王锡爵却上书当权者,指出:张居正为相时干了很多有益的事,是有政绩的,不应该全盘否定。认为“江陵相业亦可观,宜少护以存国体。”王锡爵以礼部尚书衔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一上任便奏请神宗:疏远谄媚之臣,禁止钻营求官,戒除虚浮,节约开支,广开言路。这些建议均被采纳,并受到神宗的褒奖。
群臣纷纷上书请神宗早立皇储,以定国本,神宗皆不听,王锡爵上疏建议神宗“勤御朝讲,日亲大臣,经常披阅章疏而早定根本”,神宗“温旨报闻”。神宗驾御毓德宫,召内阁辅臣进见,神宗牵着皇长子的手,用以说明他们父子二人关系很融洽,没有废长立幼的意思,大臣们连忙跪拜。神宗于是手谕各大臣:“伦序已定,朕何敢私?特以皇长子羸弱,待十年后,大典并行。”
申时行、许国、王家屏相继离开内阁,宰辅乏人,神宗遂又召王锡爵回朝,拜为首辅。此前,神宗曾答应于二十一年春举行册立大典,朝臣们都在拭目以待。王锡爵密请皇上早做打算,神宗想出新的拖延理由,将三位皇子并封为王,数年后,如果皇后仍未生育,再行册立。王锡爵顺从地奉诏拟旨,提出了“三王并封”之说。即将长子常洛、三子常洵、五子常诰同时封为藩王,虚太子位以待。此说一出,举朝哗然,大臣们把矛头直指王锡爵,群臣弹劾之章如雪片般飞至,造成内阁与部臣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一次,王锡爵对顾宪成抱怨:“当今所最怪者,庙堂之是非,天下必欲反之。”顾宪成立即反唇相讥道:“吾见天下之是非,庙堂必欲反之耳!”后迫于公论,神宗不得不取消“三王并封”。
皇太后生辰,神宗接受群臣朝贺后,独召王锡爵于暖阁,王锡爵再次力请早定国本,神宗说:“中宫有出,奈何?”锡爵言道:“此说在十年前犹可,今元子已十三,尚何待?况自古至今,岂有子弟十三岁犹不读书者。”神宗听了很感动,终于下诏,请皇长子出阁读书,礼节依太子出阁的旧制,举朝上下一片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