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十八章 转战鞑靼——马芳(1 / 1)

作品:《史事讲将1三国明

马芳,字德馨,别号兰溪,山西蔚州人,明朝中期名将。出身农家,八岁时被鞑靼掳走,后逃回大同,效力于大同总兵周尚文麾下。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在与鞑靼作战中屡立功勋,渐获升迁,历任宣府总兵、都指挥佥事、左都督等职。因病归乡,去世时年六十四。战功卓着,当时有“勇不过马芳”之说,《明史》称其“大小百十接,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擒部长数十人,斩馘无算,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

马芳,其家为宣化边境农户,幼时遭继母虐待,他不堪羞辱,十岁时逃离家乡,南侵的鞑靼骑兵掳掠,替俺答汗放养马匹,他年纪尚幼,已能“腾跃控御”,使马匹不敢踢咬。自幼开始“曲木为弓”,精练骑射武艺,每发皆中。青年时,一次随阿勒坦汗狩猎,忽然突出一只斑斓猛虎现身,直扑阿勒坦,众人登时惊慌逃避,唯独马芳面不改色,弯弓搭箭,当场击毙猛虎。阿勒坦对马芳赞赏不已,赠予他“良弓矢,善马”,还命他“侍左右”,虽然受到阿勒坦的重用,但是他心在明朝。马芳乘跟随阿勒坦至临近明朝边镇的大同外围狩猎之机,趁夜盗马逃出,连夜投奔至大同军营。大同总兵官是周尚文,史载此人“多谋略,精骑射,优将才”,这位爱惜人才的名将见到马芳后大感惊奇,即刻任命他为队长。

马芳自任队长开始,屡次奋勇冲杀,因他在蒙古生活多年,熟知蒙古骑兵的作战特点,所以每战皆能重创来敌,献计率精骑抄袭蒙古骑兵后路,迫使蒙古大军北撤,周尚文大赞道:“汝他日必为能将。”

庚戌之变爆发,阿勒坦率军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和副总兵林椿皆战死,宣大总兵的仇鸾惶惧无策,竟以重金贿赂俺答,使移寇他塞,勿犯大同。阿勒坦自古北口入,杀掠无数,已是千户的马芳先在怀柔遭遇了阿勒坦,马芳身先士卒,当场阵斩阿勒坦部将,迫使阿勒坦暂退,但对整个战局于事无补。两个月后,蒙古骑兵入侵山西威远,马芳率部迎敌,他先是看穿了对手用孱弱骑兵引诱明军中伏的把戏,接着反将蒙古军引入明军伏击圈,于一场激战中大败之。得胜后,部将们以为敌人已退,纷纷松一口气,马芳却冷静判断出敌人必然卷土重来,立刻在野马川布防,果见大队蒙古骑兵杀来。敌众我寡下,马芳毫无惧色,命部将先撤退,自己亲率精壮勇士断后,一场恶战竟打得优势兵力的蒙古军溃逃,马芳立刻转守为攻,追击至山西泥河再次大破敌人。马芳先升任宣府游击将军,继而破格提升为正二品都督佥事,至年末又加封为正一品左都督,驻守宣府时,与权臣严嵩的同党、咸宁侯仇鸾不睦,曾因此坐连镇山敦之败而遭罚俸,其奇袭蒙古军迫其退兵的战果更被仇鸾窃取。

马芳任宣府游击时,重立“军战连坐法”,规定临战畏敌不前者,后队斩前队,将领畏敌不前者,士兵斩将领,每战依旧率先冲杀敌阵,引得属下殊死效命。又向兵部上奏,提出“尽遣宣府客兵,以乡人守乡土,可得虎师。”朝廷采纳此议,在山西当地征募青壮从军,马芳更认定“兵之优劣,重在选练之效”,不但在军中制定严格的赏罚管理训练条例,招募当地拳师以及蒙古降兵为教官,更常在训练中“亲执械示范格杀”。

针对明朝军中将官刻薄虐待士卒的陋习,马芳调任宣府游击时,便曾命亲兵在军中秘查,先后惩治虐待士兵克扣军饷的将官二十多人,一时间“军纪大振”。升任总兵后,他更颁布严格条令,规定将官有虐待士卒者,要处以至少八十军棍的刑罚,有克扣军粮者,不但大刑伺候,财产更要充公。为阻止当地权贵擅调士兵充奴婢,马芳竟对山西某权贵“拔刀怒向”,终迫使其归还被征调的士卒三百余人。马芳还从麾下的士兵里挑出数十名最精壮的人,组成“家兵”,这支部队,在以后的数场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马芳曾对兵部尚书赵锦言,明军较之蒙古军,有三“不可比”:一为蒙古军“天生骑射,弓马娴熟”;二为“来去迅即,顾此失彼”;三为“居无定所,进退自由”。为解决这三“不可比”,他并非像当时其他边将那样建议以守为主,靠修筑边墙来阻遏敌人进攻,相反却创造性思维,提出了“以骑制骑”的作战思路。即先是结合南宋吴玠的“叠阵法”,发挥明军在火器技术上的优势,为边镇骑兵大规模装配火器,作战中火枪骑兵,骑射兵,刀兵相互配合,反复冲杀,以此“可补骑射之短也”。

明朝骑兵大规模装备“三眼铳”、“五眼铳”等连发火器,正是从此时开始。而在作战思路上,马芳更将“以快制快”发挥到极致,主张每年冬春之季,派遣精锐骑兵组成小分队对蒙古草原进行反突击,以劫掠马匹和焚烧草场为作战目标,最大限度摧毁蒙古人的作战资源,而当蒙古军南下侵扰时,切忌闭关消极防守,而是要以长途奔袭,断绝蒙古军后路,聚歼蒙古军有生力量为目的。诚如他自己所言:“克掳之道,重在料敌先发,敌欲动我先动,以我火器骑射之长,克敌弓弩骑射之短,重创敌于塞上,方为制胜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