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二十六章 池中物,天子谋(上)(1 / 2)

作品:《无恙摆渡

短短几日,唐都就变了天。

当权者仍是当今天子,除了这一点,朝中的暗流涌动更胜从前,安史之乱的余温还未褪尽,主谋悉数被斩杀,株连九族,其中牵连涉事或是无辜受累者不计其数。

天子向来多疑,凡是有一点苗头都会提前扼杀,对于那些乱臣贼子更是宁枉勿纵。

织造宁府的大当家宁远掌管全国丝织品的制造和流通,诚信经营,童叟无欺,在民间声誉极好。

但宁远为人清流,守正不桡,不善官场交际,心直口快,做事迂腐,因此在朝中树敌众多。

宁远坚持自己的正道,众人皆浊他独清,本以为不卷入朝堂纷争,不与恶势力浮沉便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也保全自己的家人和事业,不想他早已置身在政局的滔滔漩涡中,不容他单方面抽身,恩怨自己会寻上门来,是非斗争难以躲闪,避无可避。

宁远自诩谦逊,与人为善,待人宽和,不汲汲于名利,不惹事生非,不想落在有心人的眼中,不过是认为他虚伪做作,不通世情、不知变通,也许可以称得上一个好人,但绝不适合在官场中生存,更遑论晋升,讨得圣上欢心了。

因此,宁远虽有一定的政绩,在织造一技上颇有心得造诣,于织造坊的统筹打理上也有条不紊,颇有商业头脑,被陛下委以要职,但这无非是皇帝赏识他的才华,知人善任罢了,不代表分外的青眼。

当所谓的忠臣不明圣意,引起了皇帝的不满甚至是猜忌,这样的忠诚落在皇帝眼里只会变成“愚忠”,而皇帝也会理所当然地对他失去信任,认为他难当大任。

当他开始在无意中阻碍了皇帝分权制衡的筹谋,便相当于成了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成了一块砧板上的肉,而向来都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无论这个要死的臣子是真忠还是愚忠。

其实忠与不忠,自己是否深信不疑,他人是否这样评价并不重要,起关键作用的从来都是圣意,是天子之心。

帝王之责重若千钧,心中有诸多计较,考虑的尽是关乎天下存亡、民生福祉的要事,诸多筹谋也只能徐徐图之,暗暗进行。

天子心似深海,难以揣度,朝堂中的暗中角力、尔虞我诈、追名逐利之举他并非不知,相反,正是因为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身为一国之君不得不计谋深远,诸方考量,关键时刻,弃车保帅也是不得已而必须为之。

这并不是简单的孰是孰非、是非功过可以一语概括的,而国君本就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只要是他认为值得的,无需向臣子解释缘由,更无需理会流言非议。

宁远身犯谋逆重罪,织造之职被夺,宁府满门被屠,尊荣不再,表面上看来兵器商林府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坊间传出流言,林府借儿子与宁府联姻,拉拢关系,实际上是林府大当家林起衡为除政敌采取的迂回政策,是权宜之计。

林起衡的真正目的是趁宁府疏于防范之机栽赃嫁祸,永除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