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一百三十章 初战(7)(1 / 2)
作品:《枭起传》“防箭!防箭!”郑国才推开拿着盾牌给他挡箭的亲兵,压着帽檐,弓着腰在防线上来回小跑,嘶声裂肺地喊叫着给兵士们打气:“蛮子的铁箭快用完了!坚持!坚持!他们的竹箭破不了甲!”他面前的一个兵士忽然软倒下来。郑国才一把接住对方,发现他只是膀子上中了一箭,稍松口气,赶紧将伤者交给身后的亲兵。
兵士们苦苦忍受着箭雨,四周不时响起伤者的呻吟和惨叫。他们尽可能地将身体缩起来,护住躯干头脑。所幸蛮子的铁箭数量不多,最开始那阵箭雨过后,更多的还是削尖了前端的竹箭。这种箭支对全副武装的兵士来说几乎只能起到搔痒的作用。但郑国才麾下穿甲的兵士只占总数的三分之二,还有数十人只穿了鸳鸯战袄,也就是这部分人的伤亡最大。
冒着对方的箭雨,明军的弓手也开始还击。比起需要仰射才能将箭射到明军头上的土兵来说,占着山势之利的明军弓手只需向下略略瞄准就能轻松射出。明军所用的箭支原本就比土兵用细竹做柄的箭来得长重,不过三轮疾射的箭雨就让土兵正在前进的队列稀疏了不少。
这场仗对明军来说打得异常憋屈。若在大军之中,不拘是一窝蜂,佛郎机,还是虎蹲炮,虽说不少火器因为质量低劣并不敢装药太多,但一炮下去总能炸死几个,西南夷多不穿甲,效果更好。但现在他们孤身在外,只有丁队手里头有数十杆火铳,其他几个队里的多是三眼铳,鸟铳一类不中用的火器。
因箭支携带有限。三轮速射之后,弓手就不再使用这种大范围的抛射,而是略略瞄准之后直射过去。但夷人方才吃了大亏,现在队形疏散不少,弓箭对他们的威胁无疑之中小了很多。而随着土兵向着明军阵地逼近,担心误伤自己人,土兵的弓手也停下向山上继续射箭的动作。
光是几轮对射,明军就折了八九个死者,重伤也有十一二个,轻伤无数。估摸着对面的蛮子伤亡应该更高些,但明军可就这些人,可说是一个都死不起,蛮子却还有好几百号人好端端的站着!
“李队官!怎地不让火铳上!”周谦眼睛瞪得充血,牙齿咬得咯咯作响,他站在李永仲身边看得直欲冒火,恨不得自己领着人冲下去将蛮子乱刀砍死!他倏地转身盯着李永仲,愤恨地大喊:“李队官,让火铳手上去,打死这帮蛮子!”
“现在距离还是太远,还得再放近些。”李永仲冷静地说,同时朝那群不断逼近的土兵一指:“火器威力巨大,但太远就没有准头!现在咱们放蛮子靠近,一会儿才好将他们打得爹妈也不认识!”
比起这个时代在东亚大地最常见的火绳枪,李永仲部下手中的燧发枪与同时期欧洲最好的步枪相比也毫不逊色。但当初第一批研制成功的线膛枪曾经险被放弃,原因就是子弹无法嵌合膛线,造成火药燃气泄露,导致射程大幅度缩短。直到某个工人灵光一现,又有李永仲提供整装子弹的思路,成功研制出纸壳子弹,勉强解决枪管密闭问题,否则,李永仲宁愿继续用之前的滑膛枪。
但纸壳只能解决部分问题,枪管的密闭始终无法得到完全解决。现在线膛枪只比滑膛枪强出有限,制作却难了几倍,李永仲认为现在这个一百人左右的部队规模他还勉强能够支撑武器供应,再多,只能使用滑膛枪管。
他看着青衣青裤的彝人面目渐渐清晰,终于喊出了一个让许多人期待已久的命令:“全军!射击准备!”
早已将子弹上膛竖直枪身靠在肩头的丁队兵士一震,安静的队列中间响起哗啦啦的甲叶碰撞声,在简单地检查完火铳之后,兵士们按照条例整齐地一跺脚,似乎地面都摇晃了一下,然后吼声如雷地回应命令道:“射击准备!”
在弓箭的掩护下,终于接近明军阵线的土兵距离最前排的明军只有不到二十步远。正当土兵们兴奋地举起兵器,正要加速冲击的时候,他们面前的明军忽然像潮水一般向两边推开,露出后头排成六列整齐队伍的丁队,彝人土兵还来不及惊讶,就看见眼前这些面无表情的兵士在一声响亮的口令声后集体放平了黑洞洞的枪口。
然后——“砰!”
冲在最前的土兵是一个难得的勇士,他一直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也因此第一个被高速飞行的铅弹击中。仿佛被一柄大锤打倒,他的胸腹之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破洞,被击穿的腹部喷出了一篷血雾,他的脸上还带着诧异的神色,却已经仰面倒了下去。不仅是他,一同倒下的还有另外七八个最勇敢的人。在这个距离上,线膛枪的精度高得可怕。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十人一排的队列在扣动扳机之后立刻从左右绕到最后,开始以最快的速度重新装填,犹如爆豆一般的枪声毫不停歇,在巨大的惯性驱动下,土兵甚至是一轮排枪过后才终于反应过来,有重伤未死者发出尖利的惨叫,还有曾经见过明军火器威力的土兵高声叫着:“火器!火器!”
进攻的队伍开始慌乱,不少人索性掉头向山下跑去,在第一个如此做的人的带动下,只需短短几息,原本来势汹汹的土兵就屁滚尿流地逃了个干干净净,将重伤和死去的同伴丢在了明军的阵前,不久之后,他们的首级就将成为明军的战利品。
“噢!赢了!”“我们赢了!蛮子怕了!”明军中间爆发出一阵极为热烈的欢呼声,不少人激动得脸都红了,他们之前就见识过丁队火铳的厉害,但无论是比起之前那次的助攻,还是遇袭之时的那次短暂反击,似乎都比不上这次来得惊心动魄!
明军中并不缺少火器。但没有哪个兵士敢放心大胆地使用出自官营工场之中质量低劣的火器,炸膛,臭子,憋火,乱七八糟一切可能出现的毛病和不可能出现的毛病都曾经出现在军队的火器当中。习惯减少装药避免炸膛的明军兵士当然不可能见过这样犀利的武器——领先时代的设计,扎实的制作工艺和经过严格训练的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