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四百九十九章故人来访(1 / 2)
作品:《抗战之铁血东北军》司马进不舍地摸着儿子的脑袋:“你以后要听你娘的话,等你长大了,也参加抗日军打鬼子,别变成你爹这模样。”
随后他将儿子推到妻子怀中,对妻子说道:“一会儿领着儿子往远里有点,别让他看到那一幕。”
司马进妻子强忍着不让在眼眶里打转的泪水留下来,拉着儿子提着篮子向人群中走去。
“兄弟,这次行刑的都是我们宪兵队里枪法最准的几个,不会有任何痛苦的”带队军官轻声说道。
司马进感激地点了点头,两名战士上前将司马进重新捆住。
“准备行刑,放”随着带队军官话音刚落,枪声响成,司马进妻子将儿子搂进怀里,不忍他见到这一幕。
枪响之后行刑的宪兵又挨个检查了中枪的人是否还有呼吸,然后一辆套着毛驴的平板车进来将几人的尸体全部装上拖走。
司马进妻子领着儿子跟在驴车后面,准备送司马进最后一程。
目睹整个行刑过程的熊斌唏嘘不已,“没想到你们张副司令又如此魄力,对惩治腐败下重拳”熊斌感慨道。
“熊委员,副司令说这种糖衣炮弹可比日本人的炮弹厉害多了,别管你是什么英雄好汉,只要意志不坚定没两年就堕落了”赵中锴说道。
熊斌对此深以为然,南京政府军中那么多北伐时名声赫赫的将领,这几年在声色犬马中已经早已不复当年之勇。
这要是再过几年只怕那些人连仗都不知道怎么打了,届时中日开战只怕中方要吃大亏,想到这里熊斌忧心忡忡。
汽车很快驶进抗日军司令部,司令部院内张做舟、张廷言、谢科抗日军三巨头都从里走出来迎接熊斌,给足了熊斌面子。
熊斌和张做舟握过手后,一把紧紧握住张廷言的手,“廷言老弟,自上次一别差不多过去半年了,我可一直都关注你和抗日军。”
“你们抗日军可是打出了我们中国军队的气势,为我们中国军队争光了”熊斌赞赏道。
张廷言淡然一笑:“熊老哥,我们只是做了中国军人该做的,我们当兵的吃的老百姓的,喝的老百姓的,不保护老百姓那怎么行。”
“司令、副司令熊委员一路舟车劳顿,我们还是进去坐下说话”参谋长谢科在一旁插话道,张廷言对南京政府不愿坚决抗日早有不满,他怕以张廷言的脾气性格当场发作,让众人下不来台。
这一年多张廷言身居抗日军副司令之位,在别人看来张廷言怕是位精通御人之术,城府极深的人。
但了解张廷言的人都知道,他自始至终都是个坦荡直率的人,也正是他这种性格吸引了一大批人追随他。
进屋坐定后张做舟问道:“熊委员此次来长春不知所谓何事?”
熊斌踌躇一阵后重重了叹了口气,“说来惭愧,我南京政府军与日军沿长城一线基站已尽量月有余,作战部队损失惨重长城沿线百姓饱受战火摧残。”
“中日双方都有意向选择和谈,条件都谈的差不多了,只是日本人要求抗日军也必须停火否则就不与国府谈判。”
听到这话屋内四人都紧皱着眉头,“熊委员,不知南京政府是何意见?”张做舟问道。
“咳,国府希望抗日军能配合,先将停战,让协议签了再说,毕竟长城沿线战事一日不停,华北地区始终人心惶惶,与国与民都不利”熊斌轻咳一声劝道。
“熊委员,哪怕我们抗日军停战,南京政府与日本人暂时签订停战协议,可这终究也只是暂时的和平,等哪天日本人不高兴了,他们又会撕毁协议重新开战”参谋长谢科苦口婆心的劝道,希望南京政府不要被眼前谋求的和平蒙蔽住。
“谢参谋长,国府眼下正在处理江西匪情,等江西平定后,国府将自上而下重塑中国国防,到那时即使日本人向我们开战,我们也有一战之力。”
“现在我们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如果给国府充足的发展时间,过个几年我们中央军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已从德国聘请来顾问团,他们将会对我们国府军队进行改造将他们整编为新式军队,委员长计划整编60个师,到那时我们将不惧日本人”熊斌胸有成竹地说道。
张廷言清楚历史上哪怕到了抗战爆发国民政府也仅变成了近20个调整师。
就20个调整师仅有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教导总队这几支部队达到标准,剩下的大部分都只能被称之为德盔师。
“熊老哥,先不说什么时候装备完成按照国民政府制定的德械师的标准,每个师要装备一个炮兵营20门火炮,更别说其他轻重机枪战防炮等各式武器,这60个师装备下来国民政府恐怕都快破产了。”
“更别提中日之间爆发战事以后,这些武器每天消耗的弹药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们国内有能力提供足够的弹药吗,我们的战士拿着没有弹药的枪炮,还不如手里拎根烧火棍”张廷言毫不客气的我知道。
这下让熊斌脸上有些挂不住,“熊委员,廷言说话直来直去你别多意”谢科连忙劝道。
“谢参谋长,我与廷言兄弟相称,哪能不知道他的脾气,更不会因此而生气,廷言所说的也是实情,国民政府所有军队换装势在必行,具体成效只能等实战检验了”熊斌无奈地说道。
“熊老哥,并非我张廷言有意为难你,实在是心中有些郁气不吐不快,武器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是使用武器的人,我希望南京政府不仅将注意力放在换装武器上,也多注重注重基层军官的培养。”
“我们军队中的基层军官很多都大字不识一个,别说学习军事理论,要好好总结之前淞沪战役时与日本人作战的经验”张廷言建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