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71章 十方世界(1 / 1)
作品:《宇宙第二次巨变》在这段时间内,何玉雅丽和另外7个主体也基本上各自摸清了他们所勘探的星系群的底细,只是他们并没有向宇寰那样直接深入到星系群管理层内部,而是通过各种隐秘的方式,完成了对这些星系群主体世界的基本层面探索,这种隐秘方式也是宇寰事先强调的,主要是担心他们处理不好各种主体之间的关系。
最终发现,这些星系群的星系数量都在0.8亿-2.3亿之间,大部分都属于分散型星系群,只有阿萨德饭星系群和何玉雅丽所探索的一个名叫驳骨光栅星系群属于紧凑型星系群,而这个驳骨光栅星系群正是尊类在新宇宙所控制的核心星系群,它与昊达天星系群都是尊类所控制的,只是驳骨光栅星系群在行政方面处于从属关系。
由此可见,整个小三维宇宙基本应该是这样一种架构:
作为宇宙中心点的十方世界可分为安类与尊类等两种高阶主体,他们本来一个主管古宇宙,一个主管新宇宙,可不知是何时及何种原因,这两种高阶主体相互产生了矛盾。于是,作为该宇宙第二任宇宙之主的一神就将他们彼此派到对方的分宇宙中,以产生一种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监督的关系。在体制方面,安类比较趋向于合作,主要采取一种共和制度;而尊类的宗教古老本性没有改变,他们采取了主宰制度。
完成这项考察任务后,宇寰让他们继续对其他星系群进行考察,而随着不断吞噬一些星系群,他们的瞬时飞行能力也达到了20亿光年以上。这样,由于瞬间飞行能力的不断走强,使得他们对这个分宇宙的考察效率也不断得以提高,就在安类的10万年约定即将到达之际,他们居然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对这个小三维宇宙的新宇宙考察,任务进度大大提前。不仅如此,他们还根据观察和计算,也大体上掌握了古宇宙的基本数据。
宇宙时间纪元345亿年前,零维世界突然外化出第一个高能量级的能量子团,小三维宇宙首先诞生。
小三维宇宙诞生115亿年后,该宇宙开始分化出新的分宇宙,被称之为新宇宙,而原来的宇宙就被称之为古宇宙。与此同时,古宇宙与新宇宙之间的交点逐渐形成,并成为这两个分宇宙的中心点,即小三维宇宙中心点,十方世界形成。
新宇宙诞生130亿年后,零维世界对小三维宇宙的能量供应减少为每卫(百万年)只供应两个“至尊能量子”。经过协商一致,古宇宙暂时不再接受零维世界的能量子并暂时停止膨胀,零维世界所供应的能量子全部用于新宇宙的发展,直到两个分宇宙形成同等规模为止。
古宇宙目前的圆锥体高度为243亿光年,底面直径为383亿光年;新宇宙目前的圆锥体高度为232亿光年,底面直径为371亿光年。
由于小三维极限粒子的结构特点,致使该宇宙几乎没有稳定的天体可以形成,也无法形成类似于正三维宇宙的那么多复杂多样的天体。小三维宇宙的基本天体单元天体比较简单,既没有可以自行永恒发出强烈光芒的恒星,也没有那种一直在围绕恒星旋转的行星,只有介于恒星与行星之间的几种松散型天体,比如:相对稳定的矮星,不断高速飞行的飞星,一直处于流动状态的液波体。不过,这些天体也不是完全不稳定,经过几十亿的自然演化,该宇宙大部分天体也是都要归拢于一个更大的天体单位的,并由此形成了星系、星系群。
小三维宇宙最高结构体就是古宇宙与新宇宙之间的交点,即小三维宇宙中心点,尺寸比正三维宇宙的宇宙原点还小,只有1毫米。小三维宇宙的物质体基本都呈现分散状态,故该宇宙绝大部分天体都是松散型的,只有数量不多的星系被高阶主体用强力凝聚为紧凑型天体,并成为所在星系群的核心。除了小三维宇宙中心的十方世界外外,该宇宙的天体只有三级结构,分别为星系群、星系、基本天体单元(矮星、飞星、液波体等)。
小三维宇宙的星系规模比较小,但星系群却要比正三维宇宙的星系群庞大很多。其中,古宇宙共有个星系群,每个星系群的星系数量为0.13亿-3.85亿;新宇宙共有个星系群,每个星系群的星系数量为0.11亿-3.85亿。不过,这些星系群的地位并不平等,来自于十方世界的高阶主体控制的的星系群为核心星系群,他们一般会成为就近的一些星系群的领袖。
上述数据的取得并不完全是他们靠自己的考察,还有一部分是宇寰请求安类告知的,尤其是古宇宙的数据。
至此,小三维宇宙的分宇宙特别考察队的考察基本就算完成了,考察队的行动暂时取消,并转入了临机应变阶段,因为他们下一步很可能就会将宇尊“挖”出来了!
十万年的约定也很快到来。根据约定,宇寰也将与阿萨德饭星系群的9位安主一同前往十方世界。
何玉雅丽没有别的出处,也跟随一同前往。另外,宇寰的7个分身就没有必要了,他决定将他们一一收回,这样也可以增强宇寰的能力,可以达到比一般安类更强的能力。对此,宇寰的分身们也很理解,在宇寰的一声号令之下,他们很纷纷自动回归到宇寰的本体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