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18章 战国四大名将之武安君白起①(1 / 1)
作品:《不切实际》白起,又称公孙起,郿邑人。是战国时期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是楚平王太子芈建的嫡系后裔,当年因为各种原因最终定居在秦国,而白起出生的年代,正是秦国国力日强的时期。秦国制定了东进击败三晋,图谋天下的战略,强将成了秦国最急需的人才。秦昭襄王雄心勃勃,即位之后继续贯彻商鞅的变法国策,彻底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白起以“善用兵”闻名,并得到新任秦国丞相魏冉的举荐,逐渐得到了昭襄王的任用。
秦昭襄王十三年,秦昭襄王发起攻韩之战,先派向寿率军伐韩,又以左庶长白起取代向寿攻韩,攻打韩国的新城
秦昭襄王十四年,韩魏以及东周联军扼守崤函,以阻秦东进。升为左更的白起率军先败东周军,然后与韩、魏联军会战于伊阙。他采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针对韩、魏两军互相观望,不愿率先出击的弱点,先设疑兵同韩军对阵,以少量兵力钳制联军的主力韩军;然后集中精锐,以主力猛攻较弱的魏军。魏军无备,仓促应战,迅即惨败。韩军震慑,且翼侧暴露,遭秦军夹击,不战自溃。白起乘胜挥师追击,扩大战果,以不到韩魏联军一半的兵力,全歼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攻占伊阙,俘虏魏将犀武,攻下五城。白起一战成名,因功升任国尉。战后,韩、魏两国精锐丧失殆尽,被迫献地求和。随后,白起又渡黄河,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
伊阙之战后,韩、魏两国门户大开。秦昭襄王十五年,升任大良造的白起发兵攻魏,一举夺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为秦的东出崤函奠定了基础。秦昭襄王十六年,一作秦昭襄王十五年,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魏国的垣,随后将之归还魏国。后进兵攻占韩国的手工业区宛。
秦昭襄王十八年,魏冉、白起又率军攻取魏河内的六十一城。此后,韩、魏更加弱小,再也无力对秦国的进攻实施有效的抵抗。秦昭襄王二十一年,一作秦昭襄王二十七年,白起攻打赵国,斩首三万,夺取代地的光狼城。
伊阙之战后,秦国意图展开南面攻势,继续削弱国势走向衰微的楚国。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司马错率秦军从陇西出发,沿巴的涪水顺流而下,在巴蜀补充兵粮、舰船后,一举攻占楚国黔中郡。楚国被迫割上庸、汉北给秦国。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秦国再次伐楚,白起率数万秦军从武关方向大举攻楚。当时楚顷襄王“恃其国大,不恤其政”,国中上下离心,守备虚弱。白起决意死战,很快深入楚国腹地,先夺取邓,逼近楚国郢都北面的战略要地鄢。鄢是楚的别都,也是郢都的门户,势在必保。楚顷襄王增派楚军主力拼死守城。白起采取引水灌城的办法,在鄢城西筑起堵水的堨,引西山长谷水入长渠其后世又称白起渠,把水从城西灌向城东。楚国军民溺死数十万人,楚军主力受到惨重损失,鄢城也随之陷落。白起又率军转向西南,攻取了位于郢都上游的西陵,截断了郢都与巫郡的联系。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秦军穿插到楚军背后,大破楚军,攻占楚国郢都,下令放火焚烧了在西陵的楚先王陵墓,以打击楚国的军心士气。随后乘胜向东进兵至竟陵、安陆,南攻到洞庭湖及其以南地,楚军溃不成军,相继退却到城阳、陈。秦国以郢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从此刻武安君白起名震天下。
秦昭襄王三十年,白起与蜀中郡守张若率军攻占了巫郡及江南地区,在此设立黔中郡。
秦昭襄王三十一年,白起奉秦昭襄王之命起兵伐魏,很快便攻取两城。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赵、魏合攻韩国北面的重镇华阳,韩国向秦求救,昭襄王便派白起、魏冉和客卿胡阳率军救援韩国。秦军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以平均每日急行百里的行军速度进行长途奔袭,突然出现在华阳的战场上,赵、魏联军措手不及,遭遇大败,掳获赵、魏等国大将,斩首十三万,魏将芒卯败逃。之后又与领兵前来救援的赵将贾偃交战,白起将其打败后,将所有的赵国降卒,逼到黄河里溺死,就这样赵卒二万人全部溺死。最终魏国被迫献南阳与秦国求和。
秦昭襄王四十三年,白起攻打韩国汾水之畔的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
秦昭襄王四十四年,白起攻占韩国位于太行山南的南阳地,目的在于截断韩上党郡与其南半部的联系,夺取上党。很快白起就攻占了韩国的野王,这下把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彻底给绝断了。韩王听到此消息后,为了能够满足秦国的贪心,也为了不让上党的人民生灵涂炭。于是韩桓惠王命令上党郡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求秦国息兵。可惜冯亭不愿降秦,便遣使投降赵国。赵孝成王根据平原君赵胜等人的计谋,封冯亭为华阳君,派平原君去上党接收土地,同时派大将廉颇率军驻守长平,以防备秦军来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