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42章 忠言逆耳(1 / 2)
作品:《重生为北汉燕王》对此,敖烈的态度坚定不移。
历史证明,中原大地后来饱受战乱之苦,百姓流离失所,甚至易子而食,这一切的根源便是五胡乱华的局面。
而鲜卑,则是五胡中至关重要的一支。
因此,对于鲜卑的遏制乃至彻底消灭,敖烈的决心坚定无比,不容动摇。
他无法容忍对鲜卑的姑息放纵,更无法忍受五胡乱华的惨剧在中华大地上上演。
看出敖烈心意的诸葛亮起身对田丰等人言道:“诸位,元皓先生刚才所言的确有其道理。
然而,若任由鲜卑等异族侵犯我大汉疆土,致使边境百姓生灵涂炭,我等身为朝廷命官,又如何能安心?当前袁绍元气尚未恢复,正是我军收复北疆的大好时机,若错过此良机,将来袁绍一旦与北疆异族勾结,两路夹击而来,我等又该如何抵挡呢?”
诸葛亮的话语触动了许多人心弦,当年袁绍为了夺取冀州,便曾勾结乌桓人,迫使原冀州牧韩馥腹背受敌,最终自刎身亡,血淋淋的教训历历在目,怎能让众人不引以为戒?谁能担保袁绍日后再不会勾结乌桓、鲜卑、匈奴来对付敖烈?
为自己的观点赋予了大义凛然的基调后,诸葛亮又逐一驳斥了田丰的论点:“我军内部确实有许多新兵,将他们投入战场,亮亦深感忧虑。
然而,不经战火洗礼,仅靠训练,他们永远无法成为百战精兵。
此役正是锻炼他们的绝佳时机,异族人装备简陋,正好可作为我军新兵的砺剑石,使他们迅速成长起来。
否则,将来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袁绍大军,他们又拿什么去一较高下呢?”
“此外,这漫天飞雪突兀降临,使我武林盟并无丝毫防备。
诚然如此,但我辈若反其道而行之,试问,那鲜卑部落岂非已有充分准备?提及过往,我武林盟历经一年修养,练兵砺志,此刻正是士气如虹之际,而鲜卑部族遭受此天地之灾,人心惶惶,食不果腹,其士气必然萎靡不振。
以此推断,天时地利人和之中,虽大雪纷飞,对我武林盟与鲜卑双方均不利;然而地利之优,双方各有千秋;而在士气层面,我武林盟相较于鲜卑,无疑占据了显着的人和优势。
宝剑若不常磨砺,便会生锈;士气高昂而不实战,终将导致我盟士气衰颓,如此一来,这一年来的苦练精兵,岂非付诸东流?”
“再者,我武林盟确乎财源紧张,大规模的战事的确难以承受。
然而我盟只需主攻一路,其余两路则以防卫为主,如此战略部署,现有财力尚且能够应对。
暂且停下对燕京城扩建的工程,将有限的财力用于备战之上,足矣保障我盟之战力。
待战后,扩建燕京所需资金,便要从鲜卑人身上取得。
这场大雪冻毙了大量鲜卑部落的牛羊,这些牲畜在鲜卑人手中仅能充饥,但在我们手中,羊毛、羊角、牛皮、牛黄等物,皆可换取金银粮秣。
倘若此役我盟一举获胜,何愁无后续的粮草供应?此乃以战养战之理。”
诸葛亮一番宏论讲罢,顿时引来了在场武将与过半文士的热烈掌声,即便是那位喜怒不形于色的贾诩,亦不禁起身拍手称赞。
掌声渐歇,田丰低头沉吟,反复揣摩诸葛亮言语中的可行性。
良久之后,田丰豁然抬首,先是朝诸葛亮深施一礼,言道:“孔明兄之见解,实非凡人所能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