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77章 挤破头的实学书院(1 / 2)

作品:《大明双穿门:咱哥俩谁说了算

另一位,钱岱,官职广州推官,在四十四岁的时候,辞官养老。

回家路上,途经扬州,众商人所送礼单中,仅烬仪就有六千两,而扬州监税徐太监则送女乐四名。

钱岱回乡后,置备私家昆班女乐一部,女伎童十三人,女教师二人。女伎童年皆十二左右,由教师沈娘娘教戏。

此人在年富力强之时辞官养老,可见家里不缺钱。

专门养了一个戏班子享受,岂能是一般人家能做到的?

因为女伎童要拍戏,对照身段,钱岱豪掷万金,建造了一处宅子,整个墙面都用穿衣镜铺满,一时之间,成为江南翘楚,引来无数艳羡!

就在江南士绅们疯了一样,争夺名鼎商会的物品时,海税司传出消息:凭完税凭证可以半价购买商货,而且不用排队!

这个消息一出,钱谦益第一个缴税。

因为他算得清楚,就如朱由校预料那般,他觉得这个生意完全值得,还骂海税司和名鼎商行傻逼!

就像后世超市促销一样,一斤黄瓜市价一元,促销价一毛,但你去了超市,能买几斤黄瓜?

只要你顺带再买一点其他东西,超市就赚了!

商船出海也是一样,近视镜和老花镜体积小,价值高,占据上船的地方几乎忽略不计,剩余的仓位还是要装载体积大的棉布、茶叶、陶瓷,所以没整个商船的应税额就大幅增加。

虽然这些商品的完税证明,也能作为购买水晶制品的半价凭证,但是,他们都想不到,这些价值连城东西,居然是用无处不在的砂子烧制的。

朱由校看中的,就是海税!

只要开了头,慢慢习惯了,再一样一样增加应税的品种,也不会招致多大的抵制。

实际上,江南出海的商货,数量大的,有价值的,也就是老三样:丝绸、茶叶、陶瓷。

这三样东西,从唐朝开始,就是海上的硬通货,除此之外,也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了。

名鼎商行一炮而红,带动了海税司收取的税金也巨幅攀升,一时之间,竟然让朱由校感慨连连!

短短三个月,商行售卖的收入,加上海税司的收入,总额达到了三千万两!

而根据港口出港商船统计的数量,还有近一半的商船,没有缴税。

他们不稀罕半价购买水晶制品的诱惑!

朱由校冷笑:半价购买不稀罕吗?

那么,能自己制作还稀罕不稀罕?

于是,实学书院,开始招生了!

因为水晶制品出海获得的巨额利润,让江南的士绅们都忘记了反对海税的初衷,同时开始谋划如何获得这些东西的生产技艺。

如果要是能够在自家的工坊生产,那还不富可敌国?

而实学书院的招生,让江南士绅们看到了希望。

不就是三十万的完税凭证吗!

随便哪一家,每年的出海商货就都不止百万,这三十万的税金,一年就可拿到。

再加上他们都是家里有私塾的,每年被淘汰的书童数以百计,从中挑选三四个,送到书院,三年后就可成为工坊的技工。

到了那时候,水晶制品自己生产,那将是何等的利润?

但是,他们想多了!

因为是免费,穷人家的孩子那里可能错过这个出人头地的机会?于是纷纷把自家的孩子送来,要求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