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844章 西域和西羌(1 / 2)
作品:《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古代的时候,新疆叫做西域;西藏一般称为西羌。这两个地方人烟稀少,文明落后,再加上与中原交通不便,光是从长安沿着丝绸之路到西域,就要走上个一年半载。
所以,在那个时候,这两个地方和中原的交流是非常少的。西域、西羌基本上都是一片‘无人管辖’的区域,封建王朝一般也不会特别将这些地方纳入地盘,因为太大、太远、太难管理了。
在汉唐看来,那种边地夷狄地方不能耕地,也打不了几升粮食;人口稀少,也征发不了多少有效劳役;生存形式单一,都处于游牧民族,还收不来几两银子的赋税。甚至还要朝廷专门转移支付。
虽然这些地方有一些矿物资源,但是在那个没有什么开发能力、生产力远远不足,还处于农业时代的封建王朝,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中央朝廷若是专程在这些地方设置郡县官制,妥妥的亏本买卖。
总之,封建大一统王朝对待西域、西羌地区的态度就是这样。用明太祖朱元璋的一句话就能完美概述:【四方诸夷皆隔山限海,得其地不足以耕耘,得其民不足以使役。】
各朝各代对待这两个地方的管理,也是逐渐进步的一个过程……
在三国时期,魏国继承汉制领护西域,在伊吾置宜禾都尉,在高昌设“戊己校尉”,在车师后部赐其王守侍中官职,号大都尉,后又置西域长史管理西域各民族。
司马炎代曹魏建立西晋后,在西域设立了戊己校尉和西域长史等管理机构。
而到了东晋,割据河西的前凉张骏攻取伊吾,划属敦煌郡,以参军索孚为伊吾都尉。咸和四年设立高昌郡,隶属沙洲,此为高昌按内地行政设官之始。
永和元年征服焉耆,张骏还派军队伐龟兹、鄯善、于阗,中央集权在西域地区进一步巩固。
综上所述,汉朝到魏晋时期,也只是简单进行一个管控,并不是具体的管理。就比如,设立一些都护、都尉,率兵在边境处驻扎。都尉与其说是管辖,倒不如说是盯梢,万一这些地方有个什么暴动,他们还第一时间反应过来,避免这些游牧民族南下中原!
到了明朝中期时,游牧民族的文明也逐渐发展了一些。所以明朝政府对行政管理上,就认真对待了一些。
在政治上,以封建、神权和世俗分开的封建制度,进行日常管理;经济管理上,利用旺盛的茶叶需求对西藏进行经济控制,同时象征性地收一些实物税;
在军事管理上,在临近西藏的松州设置卫所,大量驻军修建城池进行武力威慑;物流运输上,建立大量驿站,派驻数量不等的当地人员日常驻守,保证朝廷的行政命令能够及时通畅地传递的同时运输数量不等的物资……
总之,对待西域和西羌地区的管理,也是在不断进化的一个过程,主要是根据社会的发展(游牧民族的文明发展)来进行相应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