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二百九十四章还是议和吧(1 / 2)

作品:《三国之挣扎求活

孙宏的话让在座众辅政大臣立时就沉默了下来。

是啊,此次平叛,原以为七万大军南下,平定一个边疆县令作乱,即便是声名远扬的马淳,也是手到擒来之事。没想到举半国之兵,却被打的落花流水,甚至已经到了伤筋动骨的程度。

东吴毕竟只是偏安江东的小国,天下十二州,只占了区区两州之地。如今交州泰半已落入马淳之手,扬州再富,又有多少兵力、钱财支撑朝廷平叛?

更何况国内还有不少只是表面臣服朝廷的山越蛮夷,再征发青壮,怎么能震慑这些蠢蠢欲动的不安定势力?

就像孙宏说的,秋收怎么办?来年春耕怎么办?工程劳役怎么办?难道要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稚童修筑堤坝,下地种粮?

辅政大臣们是为了权势、利益勾心斗角,但总体来说,大家都在东吴这一条船上。动用了国家根本,那这条船就会沉没,到时候大伙都药丸。

况且大家都明白,各自的奴仆、部曲的确不在籍册上,若是把这些隐户翻出来,确实可以增加百万余口,可能还会更多一些。但这些都是各自家族私产,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出言要求大伙交出来?

诸葛氏除了皇族之外实力最强,当年征讨山越至少得了一万多部曲。不过就算他叫嚣要再次征召十万青壮入伍,也没有大公无私到拿出自己家中部曲来从军,还不是指着户籍上的自耕农说话。

孙宏说的那两百万人口还包括交州户籍那五十余万人口,事实上这些人口已经不能算东吴治下了,若是这样算来,东吴决计不能再征召一个青壮了。

吕据试探着说道:“听闻曹魏北边也起了边患,有消息说司马仲达率军北上,能不能再度抽调武昌那边部队南下?”

诸葛恪断然拒绝道:“武昌只有三万战兵,其中两万水师必须防备荆州王昶和扬州王凌,再抽出部队那长江一线就空虚了。建业城以及京口一线也只剩两万战兵,如何能够再度调兵?”

“那就求和。”一直默不作声的藤胤突然开口道。“马子厚以忠义闻名,当初即便打出清君侧旗号起兵,也没有出兵北上,可见其人定是心存保全之念。只要朝廷撤了其罪,派出使者好言劝慰,许以厚爵,或许尚有转圜之机。”

藤胤的话让孙峻眼前一亮,便要开口应和,就连诸葛恪和吕据也意有所动。孙宏却反对道:“这如何能行?若是与马逆议和,朝廷脸面何存?将来其他郡县长吏若是效仿马逆,则大吴国将不国!”

孙宏清楚的知道,马淳之事虽然先帝孙权占有主要责任,但背后自己也出了不少力。

其他不说,当初马淳的上司陆胤被定罪下狱,就是自己进的言。而被马淳重用的流放罪臣顾氏兄弟以及张休这三人,都是因为自己在孙权面前进谗言才流放交州的。

如今孙权已死,那么马淳最大的政敌其实就是自己。虽然马淳提出清君侧没有明言就是要清自己,但明眼人谁不知道他的目标就是自己孙宏啊。

如果求和,若是马淳提出要交出自己,那朝廷允还是不允?藤胤曾经做过会稽太守,当初提拔过山阴令华覈,算是七拐八拐和马淳能拉上关系。

诸葛恪、吕据以及孙峻和马淳几乎没多少交集,他们或许无事,但自己一定逃不过去的。

眼下朝廷陷入危机之中,若是求和,明显就要把自己当做筹码了,这可万万不行。

对于这一点,在场众人心知肚明。藤胤劝慰道:“孙令公休要担忧,马子厚自诩忠义,若有一人为使当可无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