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九十七章 云贵总督(1 / 2)

作品:《大明世祖

官场上没有新鲜事。

在乾隆年间,甘肃连年报旱灾,导致财政连年拨款,让乾隆这样掌控欲强烈的君主都迷惑了,最后从行军的将领报说大雨连绵,难以行军才获知真假。

要知道早在康熙晚年,密折制度就开始了,雍正年间更是扩展到数百上千人,但依旧对乾隆瞒得死死的。

无他,利益尔。

满、汉官员们吞吃每年几百万两的救灾恤患钱粮,已经顾不得一切。

就去明末辽东,每年几百万的辽饷,已经养活了一批利益集团,在袁崇焕以辽人守辽土的口号中,登峰造极。

皇权在利益面前,已经不够看了。

云南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两百万左右,留在的只有百万,一年滇铜的三五十万块利润,足以蒙蔽人心。

朱谊汐粗略的一算,官场上下最少也能均分个几百块。

吃大头的云南省衙,人均更是数万块之多。

至少,巡抚能咬下三五万块。

在绍武朝的俸禄体系中,巡抚一年得银一千五百块,粮一千五百石,这至少是其年禄的十倍。

如此巨大的利益,谁能罢手?

至于蒙蔽朝廷,这又显得很正常。

即使在后世,有完善的监控之下,银行数十人,集团贪掉两千亿,谁又能发觉到?

朱谊汐也理解他们,假使他在那般位置,又不是剥削百姓,残害地方而得的银子,稍微良心一歪,就能得十年俸禄,谁不动心?

但话又说,屁股决定脑袋。

作为皇帝,天然地就对贪官污吏心生厌恶。

因为这是在挖大明的根基,也是在贪他的钱。

因为滇铜的流失,朝廷至少损失了百万块利润。

当然了,对于朱谊汐来说,最让他受不了的就是欺骗了。

要知道,虽然密匣制度只有百来人,但在云南可是也有三五人的,但却毫无消息。

这意味着,密匣制度在利益面前,根本就抵抗不了。

至于扩大密匣,脑海里刚刚泛起,则又被阻止。

如果像清朝那样扩大到全部,则又有等于是没有,官场上人手一封,谁还敢告密?

因为文官们都是有灵活的思维的,斗而不破是心中底线。

“查!”

朱谊汐沉声吩咐道:“严查到底!”

“整个云南官场颠覆过来也在所不惜。”

“欺君之罪,罪无可恕!”

“是!”一旁的堵胤锡眉头一挑,只能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