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九十四章 淮河入江(2 / 2)
作品:《大明世祖》“这般吧,日后亲王就藩之耗费,就由内帑来出吧!”
“陛下圣明——”
张同敞忙拱手,迫不及待道:“内外分明,这是明君之为也。”
皇帝懒得理他,摆摆手,径直离去。
显然,这些文官,还是秉持着吝啬贪婪的毛病。
罢了,回到书房,捡起了密匣来看。
只见,山东巡抚明言,要求在登州府,亦或者来州府,开设海关,以促进商税的发展。
虽然海关的收入是由皇帝直辖,但它具有极大的溢出效应,能够带动一地,甚至一省的经济发展。
间接的赋税,也不可小觑。
按照道理来说,看到地方热衷与发展经济,他这个皇帝应该欣喜才是,但朱谊汐却从中看出了门道。
显然,民间已经意识到海关的重要性,同时,官场上也能猜到海关税收盈余的恐怖。
朱谊汐感觉有些头疼了。
瞒了那么久,终于显露出来了。
海关税年年增长。
在去年,其关税就增长至了三千万块,内帑为之震动。
也因此,海关总署衙门的雇员,也超过了千人,在整个大明,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甚至,为了更好的收税,八大海关几乎都会配一队人马驻守,预防有人抢劫。
这时候,山东提出来新设海关,对于朱谊汐来说,直接是挠到了痒痒处。
虽然山东物产丰富,出口不多,但蚊子腿也是肉啊,临近朝鲜、日本,光是凭借着天津港犹嫌不足,山东登州正合适。
这般想着,皇帝的手指不由得划过了山东地区,随即又指向了辽东。
某种意义来说,辽东开港的好处,也是挺大的。
辽东地广人稀,盛产粮食和物产,无论是朝鲜还是日本,对粮食的需求倒是挺大的。
尤其是朝廷粮食富裕的情况下,尽量出口有益于农业发展。
毕竟,由于东北的气候原因,无法种植像棉花一类的经济作物,水稻、玉米只能是最佳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适量的出口会刺激辽东的农业开发,利大于弊。
同时,利用粮食出口,也能影响到朝鲜和日本的经济,达成一些目的。
“金州府(大连)倒是可以为海关。”
心中定下来主意。
皇帝露出了一丝笑容。
他的要求也不多,这两处海关,一年能给他带来两百万块就够了。
十大海关,广州、福州、宁波、杭州、松江、天津,南京,漳州,以及登州、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