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四十八章 战罢(2 / 2)

作品:《大明世祖

顺着他的话,陈永福说道:“我明白了,大同府需要与绥远协同,而份属两省折腾不易。”

“我会启禀朝廷的。”

张国维这才露出了一丝笑容。

两人又啰嗦了几句,敷衍一些后,陈永福送其离去。

事毕,他摇了摇头,哑然失笑:“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大同府谁不爱?”

在绥远成了边疆后,大同骤然就成了内陆,频繁的兵灾消失了,边患无踪,那么依靠着边贸,大同府的繁荣也就理所应当。

据山西省言语,大同府上下,军民合计约三十万,每年赋税百万,仅次于山西最繁华的太原府。

“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罢了罢了,还是上一道奏疏吧!”

陈永福思量再三,大军在绥远折腾那么久,给人家带点好处也是理所应当的。

六月底,蒙古高原的热浪自北而来,带来了关于草原的消息:

满清发兵十万,向着土谢图汗部而来。

而土谢图汗部和扎萨克部联军超过十万,在图拉河畔聚集,库伦准备应战。

这时候,明军能做什么?

只能动身北上,接应喀尔喀诸部。

无它,因为绥远与库伦之间的直线距离超过一千五百里,如果算是一些弯曲线路,起码一千八百里。

换句话来说,即使明军一人三马,日夜奔驰,至少也要七八天才能到,还得保证不迷路才行。

保守估计,至少要十五天时间,明军才能顺利抵达库伦。

那么问题就来了,明军为什么不提前北上?

首先,喀尔喀诸部不信任明人,他们生怕明人假道灭虢,把土谢图汗部灭了。

其次,明军也不想徒劳地为蒙古人拼命,因为这并没有好处,而且还祸患无穷。

因为距离遥远,一旦抵达草原之后,民军的后勤将会依赖于喀尔喀蒙古诸部,命脉被要挟,岂不是任人鱼肉?

“传我军令,命大同府尽快输送钱粮入归化——”

“命吴三桂带领一万骑兵,北上接应尊圣法王(哲布尊丹巴)。”

陈永福不断地吩咐着,为即将到来的接应做准备。

没错,大明从上至下,都不认为蒙古人能打得过满清。

用一句话来概括:英勇善战的骑兵面对火枪时,也得低头认乖。

狠狠用火枪教训过满清后,明军上下对蒙古了如指掌,其绝对不是满清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