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五十四章 再办武举(2 / 2)
作品:《大明世祖》“爵位不急,时间有的是。”
孙林也苦口婆心道:“咱们这般的身份,爵位机会多着呢,你还是留下子嗣再说吧。”
“要不。你来水师也成。”孙林眼前一亮,道:“正好也来陪我。”
“不,我习武学文多年,一身本事都在双手,去了海上岂不是辜负了?”
朱静摇头:“两位兄长到时候为我说点好话,指不定陛下就放过了我。”
“哼,想得美。”
朱依不抱希望。
而关于整军的消息,却越传越广,从京中蔓延到了整个北直隶。
实际上这是一场计划已久的行动。
从湖广入主南京后,皇帝就马不停蹄地进行征战,整顿最多的就是自己的直属兵马——京营。
而其他地方武装则处于收编状态,淘汰老弱,就巡捕营、巡防营这样安排,发饷钱填饱他们肚子,免得流落为匪造反。
这样放任自流的情况,到了绍武三年,终于要终结了。
自绍武二年开始,陆陆续续在各地派遣了总兵,镇压一方,虽然只有几千人,但也足以贯彻朝廷的想法了。
由此,一场遍布全国的军队大整顿就此展开。
在经过一番总结以及各大臣的想法后,朱谊汐终究还是采用了募兵制。
于是替代卫所制的镇戍制登上历史舞台。
顾名思义,就是各省的军队一分为二,以本土兵为首的镇兵,及以总兵携京营戍守地方相结合。
镇兵为本省兵,组成巡捕营,兵卒以二十年为限替换,县三百人,府五百,弹压地方。
兵卒月饷五百钱,粮一石,足以养家湖口。
营正为从七品,由兵部任命。
如此一省巡捕营合计为一镇,少则万人,多则两三万,处理一些毛贼完全没问题。
而戍守省会首府,则是三至五千人的京营,其首为总兵,五年一任,主要是为了镇压巡捕营难以处理的叛乱,以及防守那些关隘要地。
兵部一番计算,全国十八省,合计总要镇兵近三十万,戍兵九万,共计四十万。
如果再加上计划中的十五万京营,以及预想中的十来万边军,合计三十万。
军队规模总数约莫七十万左右,虽然少了一些,但都是脱产的常备军。
京营规模虽然只有十万,但火器装备近乎一半,成本极高。
“如此,何以军官任之?”
兵部尚书吕大器对于如此庞大的计划表示有限度赞同,却对极为忧虑道:
“一将无能为,累死全军,若非卫所那般世袭的军官,谁来指挥那些地方巡捕营?”
“总不能靠那些秀才举人吧!”
军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将无能累死全军,所以选将必然重要,将门出将,总归是省心方便许多。
“再办武举!”
赵舒提出了一个看似可行的方桉:“以前武将要么是荫官,要么提拔与行伍之中,武举时常停办,如今正好合适。”
“条例都是现成了,直接就能用。”
这个法子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可是皇帝却不满意。
因为武举考的内容太虚了,要么骑射,要么是默写武经,这样的人能打仗?怕是赵括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