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三十九章 内阁之权(2 / 2)
作品:《大明世祖》对于张居正这样的专权,其实在官场上很受厌恶,因为他夺了六部的权力,而且其他辅臣也成了属僚,陪衬。
难道皇帝想再设司礼监?
几人心中突然迸发出此等念头。
但一想起日后被太监针对的恐怖,给太监赔笑,他们心里头就膈应的慌:
寒窗苦读几十年,不及人家胯下一刀。
见到几人依旧沉默,相处了几年,朱谊汐也觉得不能再绕了,只能道:“卿等不觉得,以首辅专擅票拟之权,不是太过了吗?”
三人恍然,随即目光聚集到了赵舒身上。
他倒是不慌,很坦然地抬起头,开口道:
“陛下所言甚是!”
“阁臣本不分先后,自天顺年(英宗)起,遂有首、次、群之分。”
“及至世宗(嘉靖),票拟之权遂由首辅专擅,以至于严嵩、张居正等权臣而出……”
说白了,就是在嘉靖初继位后,杨廷和大权独揽,把票拟之权收归首辅之手。
换句话来说,其他的辅臣对一件事都有建议,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由首辅来决断,写成票拟呈交给皇帝。
如果有不同意见,根本就见不到皇帝面。
而不是后世人想象中的,内阁群臣的意见都贴片,让皇帝自由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内阁首辅的权力被不断地提高,原本的兼听则明,变成了偏听。
一旦首辅是贤臣,如张居正这种,自然带来无限的好处,而一旦是庸碌,或者奸臣,其危害就会不断的扩大。
也正因为首辅权势大,所以导致党政开始盛行,因为这是赢者通吃的局面。
只要成为了首辅,内阁就成了囊中之物,群相制名存实亡。
在这种情况下,廷议就不得不被推出,这就是皇帝企图听见不同的声音,尤其是在人事权上。
“那元辅以为该如何?”
朱谊汐思虑一会儿,盯着赵舒的眼睛,直接开口问他。
“以臣之议,可以回归嘉靖前,由群臣同署……”
赵舒又不是傻子,当然明白皇帝的意思,立马果断地砍向自己的胳膊。
张慎言、阎崇信二人先露出一丝惊喜,又极为错愕,再露出深思,表情变化极快。
“群署的话,倒是颇为麻烦。”
谁知,皇帝竟然摇头表示否认。
这下,轮到三人错愕了。
群署的话,这就代表一件事有着三四种看法,全凭皇帝的喜好来挑选,而在同等的意见之中,排在第一且加持着首辅头衔的票拟,自然更容易被取用。
就像是小说推荐,前面的位置和后面的位置曝光量能一样吗?
说白了,看上去属于公平,其实就是换汤不换药。
朱谊汐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再走重复路,这不是让子孙后代受苦吗?
------题外话------
这一章比较无聊,属于政治制度改革,但说的比较浅显,应该都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