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33章 卢象升与孙传庭(二)(2 / 2)
作品:《大明:朕有近卫师,五年必平辽》其实郭可阳对卢象升、孙传庭二人的超拔提升,一方面是因为看重两人在历史上的能力和作为,另一方面更看重的是二人的家国情怀以及对国家对君主的忠心。
前世读明末历史,每当看到卢象升、孙传庭为国战死时,郭可阳心中总会涌现出一股强烈的惋惜,真真是意难平。
历史上的崇祯朝可以说是名臣名将辈出,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陈奇瑜、李邦华等皆有力挽狂澜的大才。但是奈何领导不给力,非但不给下面干事的人有力支持,反而更每每在关键时刻拖后腿。
崇祯初年,李邦华任兵部尚书整顿京营。清理占役、虚冒,裁汰老弱,加强训练,使得本已羸弱不堪的京营战斗力大幅提升。奈何得罪了众多权贵。
己巳之变中,崇祯不听李邦华的防守之策,将部队全部调入城内死守,导致京郊被建奴荼毒。权贵们趁机纷纷弹劾李邦华,崇祯竟将其撤职。从此刚刚有起色的京营就彻底烂掉了。
崇祯七年陈其瑜将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主力围困在车厢峡长达七十余日。
车厢峡四面山石陡峭,酷似一个长方形的车厢,易进难出,这在兵家来说乃是死地。流寇被切断退路犹如瓮中之鳖困在其中无法逃脱。又碰上阴雨连绵,弓箭无法使用,衣甲全部浸透,士兵数日没有一顿饭,马没有草吃,死去的人数超过了一半。
此时只要明军逼上去,就可以将其全歼。虽说李自成派人送重金给陈其瑜部将,向陈奇瑜诈降,陈奇瑜中计上奏。但是批准接受投降的却是崇祯。
郭可阳虽然以前只做过一个小小的连长。但他却非常清楚,任何重大决策的失误,领导必须负首要乃至根本上的责任。说一千道一万,还是你崇祯自己不行,优柔寡断没有主见。最后被李自成逼着上吊也是活该。
崇祯十三年松山之战中,洪承畴本意步步为营,打持久战。锦州守将祖大寿专门派人突围告知洪承畴,城中粮草充足,足可支持半年,不要贸然出兵解围,提出“宜车营逼之。毋轻战”的建议。
崇祯却偏信兵部尚书陈新甲的速战论,数次催促洪承畴出战。洪承畴被迫出兵,结果被皇太极包围,最终十三万大军灰飞烟灭,山海关以外彻底糜烂,明朝野战主力也基本在此战中报销。
如果能尊重前线主帅洪承畴的意见,从双方后勤实力来说,消耗下去,明军未必会输,即便失败也不会比被围输的那么惨,因为满清是倾国之力,其偏处一隅钱粮上哪里耗得过明军。
卢象升的死更是憋屈。崇祯十一年九月,多尔衮做为主将带满洲兵从密云破长城征明。说白了就是为抢钱粮人口牲畜而来。崇祯令卢象升总督天下勤王援兵,又赐尚方剑。却又安排太监高起潜监军分走了最精锐的关宁军,还有个领导杨嗣昌遥控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