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69章 朝廷使者、天子仪仗(2 / 2)
作品:《隋末唐初之秦琼》魏征越说越激动,到最后几乎是在呐喊。
看着魏征愤慨激动的模样,杨毅也被感染,心中的阴霾逐渐消散,问道:
"常郡的良田有多少,玄成,你是否统计清楚了?"
魏征用力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纸文书,大声宣告:
"常郡五县共有四十多个乡里,其中旱田四万一千四百亩,水浇田十五万八千两百七十亩,现在仍在耕种的有五万多亩。"
仅从魏征的统计中,就能看出常郡昔日的富裕。普通一县有一万亩田地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常郡一县的田地几乎是普通一县的四倍之多,且大部分都是水浇田。
什么是水浇田?水浇田是良田中的良田,只有灌溉渠道距离田地五里之内的,才被称为水浇田。
听了魏征的汇报,杨毅心中也渐渐燃起了雄心壮志,立刻决定道:
"传令下去,从即日起,常郡的一切朝廷政令全部废除!
宣告天下,凡是我常郡户籍的百姓,都免除徭役,农业税只征收二成。"
"主公不可!" 杨毅话音刚落,蔺相如和魏征异口同声道。
"为何不可?" 杨毅挑眉反问。
魏征望了眼蔺相如,连忙行礼道:
"主公,大军即将征战,天下尚未安定,征收二成农业税,大军吃什么?
运输粮草,建设工事,修缮官道,维护城墙,都需要百姓出力,如果没有徭役,谁来填补这个巨大的空缺?"
说完,魏征满面恳切地看着杨毅。他实在不愿看到杨毅像杨广那样好大喜功,空谈豪言。
蔺相如也在一旁附和道:
"主公,天下农业税皆为五成,主公如果想施恩于百姓,不如降低到四成即可。至于徭役,主公可以下令轮流上岗休息,以此显示仁德与威严。"
杨毅不得不承认,魏征和蔺相如说得都有道理。但在他看来,常郡既然已经破败得如此彻底,那就应该痛下决心,一刀两断,破而后立。
百姓辛辛苦苦耕耘一年,一条法令就要拿走一半的收成,确实不妥。那些豪绅富贾,才是应当承担税收的大头。
但是这些话,杨毅并不打算现在就说出口,毕竟猪要肥了再宰,如今的常郡,还缺乏足够的肥猪。
在风尘弥漫的淮南古道上,一支气势磅礴的马车队伍正疾如闪电地行进着。
队伍之中,赫然有当今朝政的左相裴通,以及中书舍人蔡览,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常郡,肩负着为杨毅送天子仪仗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