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印度武术卡拉里(2 / 2)

作品:《动作之旅

词义解释

卡拉里帕亚特从理论上说源于“特努尔吠陀”。“特努尔吠陀”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最根本的经典吠陀中“夜柔吠陀”的一部分,是记载搏击术的经典。

卡拉里帕亚特的发祥地是南印度喀拉拉邦,并主要在该邦流传。“卡拉里帕亚特”意为在卡拉里或训练场进行的搏击训练。“卡拉里”一词源于梵文“卡路里卡”,即军事训练场地。

历史文献

历史文献对于卡拉里帕亚特的形成有些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卡拉里帕亚特形成于9~12世纪喀拉拉的北马拉巴地区。当时卡拉里帕亚特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军人和青年男人的必修课程。当时喀拉拉分成许多小的封建公国,彼此间争战纷繁。在这种社会环境中,作为一种搏击术和身体训练的手段,卡拉里帕亚特得到很大的发展。当时经常举行比武,能参加比武被看成是一种荣誉。在印度的农村,池塘和寺庙是必不可少的。在喀拉拉的农村,卡拉里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村里的男孩女孩到了一定年龄,便加入卡拉里接受启蒙训练。

卡拉里帕亚特

历史渊源

1500年,葡萄牙人打破了马拉巴的平静。17世纪,葡萄牙殖民地落入荷兰人手中。18世纪中叶,英国人赶走荷兰人,接管了马拉巴地区。

殖民者在当地实行残暴的统治,英国人的统治尤其暴虐。为了防止人民反抗,统治者关闭了卡拉里,并明令禁止民间练习卡拉里帕亚特,遂使卡拉里帕亚特逐渐衰落,濒临消亡。19世纪末,古鲁卡尔柯达哈尔·卡那兰和他的徒弟及其他一些古鲁卡尔立志振兴卡拉里帕亚特。他们在喀拉拉各地开设卡拉里,集各个流派所长,广纳学生,推广卡拉里帕亚特。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喀拉拉的卡拉里帕亚特恢复了生机。全邦各地共有120多间卡拉里,每间卡拉里一般有学生二三十人。卡拉里帕亚特主要流行在喀拉拉北部的卡利卡特、卡努尔、维舒尔,南部的特里凡得琅、甘耐库马利,以及泰米尔纳德邦的首府马德拉斯。

卡拉里帕亚特有三个流派。各流派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训练方式和风格有所不同。

卡拉里帕亚特之秘

历史上的印度,长期王国林立,战乱频繁。在这种环境里,造就了种类繁多的武术。但真正具有价值能够令全世界为之瞩目的武术,乃是卡拉里帕亚特。

卡拉里帕亚特

训练场所

卡拉里帕亚特的训练是在一个特殊的场所进行的,这个场所就是卡拉里。在喀拉拉,有许多卡拉里在训练年轻人。卡拉里就好像中国的武术馆,经验丰富的师傅按学生的资质和悟性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