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嘉佑科举篇(1 / 2)

作品:《从陈桥到崖山

传说他妈妈程氏生他时曾梦到了一俊俏和尚,向她顽皮地眨眼微笑:妈妈,我做你儿子好吗?苏轼由此诞生,这也是他后来一生中都喜欢与和尚为伍的一大原因吧?稍微长大,他父亲把他和弟弟苏辙送进眉山当地一座道观里,跟道士张易简读书,主要学的是声律。这是个关键点,是苏轼的造化,更是中国人的幸运。就是声律学的重要。它对苏家人的影响,可说成也声律,败也声律。

声律就是作诗赋词的技术。一读书人,怎能不会作诗呢?但就是这样的尴尬,老苏就倒在了这上面。他什么都强,就是不会作诗!每次科举都是勉勉强强凑数交上去,其结果自然是被考官扔进废纸篓。苏轼就不同!他声律功力睥睨千古,傲视当代!宋词只要流传一天,就永远会有人记得眉山苏轼!

这就从苏洵有自知之明,把儿子送给别人来启蒙有关。不然苏轼和苏辙就又是两位大儒,而不是坡仙与宰相了。不过不管是什么,他们都得先跟着同学们一起迈进贡院大门,吃几天考生饭再说!

科举在大家印象里,估计就是在座像监狱般的高墙内,排列着像一排排进口猪舍一样的低矮小房间,没窗户、没大门,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唯一出口就是标准的铁栅栏,走进来就上锁,每天只会递进来些吃的喝的。除此之外,严防烟火,因就算有火灾地震了,这道铁门都得到交卷时才能开!

基本上也就是这样,在宋代较特殊的就是时间和一些“弥封制”“誊录制”“锁院制”“隔帘制”的制度。

如主考官欧阳修就得在贡院里至少呆上50天之久。为什么?请看他工作量。他得出题,还要阅卷。每届至少一两千名考生,每个考生都有声律、墨义等各种答卷,都得由专人抄写,让字迹不可辨认。光这一项工作,得多少工时才能完成?所以说考试嘛,不仅考学生,更是折腾老师。而折腾,就更是宋代科举的一大特色!

印象里,考生们不许走动,只能在自己小屋子里一直憋着写字,直到交卷。可宋代不这样,如某考生在答卷时有疑问,不光是对题目的疑问。就算自己学识哪处叫不准了,都可去请教主考官。这叫做“扣帘”欧阳修在这一届里就被“扣”了,扣得他瞠目结舌,终身难忘!

那时是黄昏,欧阳修己是半百的人了,一介书生,既是近视眼,更有糖尿病(史书记载),累得实在懒得动弹。可一考生“扣”过来了——学生打算在文章中引用尧舜的典故,但不知尧舜是1个人呢还是2个人?请先生指教!

欧阳修目瞪口呆。这就是通过乡试的大宋学子们的功夫?更绝的是:都这样了,那个考生还在帘外毕恭毕敬等着。

欧阳修想了想,很正经地回答“这个…嗯。是有点难度,我看你还是别用了吧”

到阅卷时,乐子就更多。如某位考生大作里有这样词句“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意思想必大家都能理解几分,可有必要在说事论理的文章里,玩这样的词句游戏吗?欧阳修这次存心寻这人的开心。给了6个字评语“秀才刺,试官刷”然后用大红朱笔从头到尾像刷墙似的抹了个全红,有个名目叫“红勒帛”再批上“大紕缪”3字,贴到外面大墙示众,以儆效尤!

终于,欧阳修砍掉了绝大多数“优秀”考生,也把人都得罪了。3年才有一次科举,大家都是按老规矩老要求来复习的,你凭什么这样难为人啊!考生们想不通,发榜之日在大街上就把欧阳修给拦住了,那情形就像如今的农民工找黑心工头要债一样,污言秽语,推搡叫骂。要不是当天遇上了巡街禁军,估计欧阳大才子就得进医院。就这样,他回家后,院子里还被扔进了一大堆一大堆的问候纸条…

而苏氏兄弟们是幸运的,比他们父亲幸运太多了。苏洵之所以总落榜,除声律外,最大原因是文章的底蕴和之前的科举标准有严重不合拍。而作为他教出的两个儿子,如还是遇上之前的考官们,想想结果是怎样的?

这就是这届科举的重要性和幸运点了。如没欧阳修,就没三苏的名扬天下。而三苏不来,欧阳修恐也没法装点起文学盛世的门面。而他要改变天下学子文风,就更是一句笑谈了。1057年1月是三苏的幸运月,苏轼、苏辙都顺利通过了会试,就等着殿试时大显身手了!

这一次的殿试,林希的夺魁呼声最高。此前他已连夺了开封府试第一(解元)和会试第一(会元)大家正盼着他殿试第一,高中状元,书写宋朝历史上连中三元的神话。仁宗皇帝也属意于他,亲临试场,并派贴身太监在林希身边,一待其写完即呈送御览。当年殿试的题目是《民监赋》林希开头两句是“天监不远,民心可知”仁宗看了卷子很不高兴,冷冷的交给考官。考官们一看,这明显带有警告统治者的意味,难怪皇上不高兴。考官们由此特别注意每份卷子的开头两句,免得再让皇上不高兴。找来找去,发现章衡的卷子“运启元圣,天临兆民”估计这两句皇上会喜欢?便将这卷子呈了上去。仁宗看后果然高兴,虽嘴上说“朕怎么敢当”但章衡依旧凭借这两句,在3月11日的殿试中夺得了状元!

同时,自这一届科举之后,宋仁宗下旨:此后凡是通过会试、进入殿试的贡士们全部不再黜落,统统赐以进士或同进士出身。这样一来,大宋文风更盛、天下学子心向科举之心更盛…

8月,欧阳修上疏建议宋仁宗在赵姓宗室中选贤才收为养子,以备他年继统…

12月27日,大契丹太皇太后萧褥斤驾崩。如没这个狭隘的女人偏爱小儿子,就不会有日后的耶律重元之乱、耶律乙辛专权、辽道宗杀妻灭子的大悲剧、当然也不会有完颜阿骨打在白山黑水间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