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8章 动因(剑破诸天2第一卷)(1 / 1)
作品:《剑破诸天》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衍化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就是史书和传说上八卦的由来。这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基本上一个意思,而且当年老子的道德经,也是依据了易经的物质起源说法为基础。
这段关于世界本源的说法,很抽象,很形而上,很哲学化,所以易经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略有缺憾的是,整个描述只有结论,没有推论,没有动因,因此从道德经问世到南北朝期间,一直被玄学后辈探讨推理,但限于末法时代修行者的境界和古籍遗失情况,以及上古传说和无限力量都失传,对世界本源的认识也就限于道德经的结论,没有人能有新的见解或解释。于是这个缺陷成了佛学佛教的攻击对象,也成为佛教压抑道教的因素之一。易经同是儒学的发源,儒教在这一点上同样解释不清甚至不屑解释,若不是儒学是入世之学,根植在皇权文化的土壤中,儒教或许也被打压下去。
孙云因为身份特殊,接触了儒学、道学、佛学,并听过他们之间的辩论,所以多少了解一些。的确,关于世界起源,佛教的一些理论说的更透彻一些,归纳为四个字—“因缘因果”,因果矛盾产生万物。即一切现象都是由众多条件共同成就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更具体的,早期部派佛教提出了“极微”概念,认为这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并有专门计算公式,说明物质怎么分解到最小单位,极微在时间上是恒常的,包括过去、现在、未来,所以叫“三世实有,法体恒有”。这些极微的聚集,称为“和合”,能造的是极微,所造的是一切现象。宇宙中有恒河沙、微尘数那么多的星系,如是等百世界、千世界、百千世界、亿世界、百亿世界、千亿世界、百千亿世界,乃至百千亿那由他世界。世界由众缘和合而生。形成之后进入住劫,即相对稳定的阶段,生态环境开始形成,适合众生包括人类居住。然后,这个环境又因自身发展规律和人类的消耗逐渐败坏,最后化为微尘,彻底毁灭。不仅如此,每个世界都会经历这样一个成住坏空的阶段。“世”代表时间,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包括所有的时间;“界”代表空间,以东南西北等十个方位,包括一切的空间。换言之,世界就是时间和空间的呈现。有微粒、有动因、有成因、推导严谨。
因此佛法和世法并没有本质差别。不同在于,世人是向外寻找,但不论找得多远,都无法穷尽。因为宇宙本身是无限的,是没有尽头的。而佛法是向内探究,认为心的本质就是宇宙的本质,两者是一体的。一旦明心见性,通达心的本来面目,也就了知宇宙奥秘。所以,世界其实离不开众生,也离不开我们的心。这不仅是世界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关键部分。可以说,这才是打开世界奥秘的钥匙。虽然是唯心的,但讲得真好,形象而又哲理。
道家是唯物的,但无论易经还是道德经在这方面只陈述了结论,没有推导。而且儒学、玄学、道学的后辈先贤们一律顺着这个结论思考着书立说,没人对此提出批判,也没人对此深入研究和解释,于是关于世界本源的阐述成了空白,也成了被诟病的短板。
那么为什么伏羲也好、文王也好、老子也好、孔子也罢,都没有说出世界的成因呢?难道他们不清楚问题的本质么?肯定不然,至少抛开文王以后的人,毕竟他们是对伏羲画卦的解释。而伏羲本人其实是应该知道的,指导或开示他的仙人更应该知道,只是中国文明非常特殊,中国文字具有象形意义,文字的演变经历了好多世代,于是好多隐含的寓意都丢失了,可以推测,伏羲卦象隐藏了太多的密码,只是后人没有解读出来。
如果这么推断,刚才那位壮年修行者的身体变化,一定说明了八卦的成因,即物质世界的成因,只要按照这个思路去探寻,一定有答案。而且各种提示都到位,八个情景的组合,一定与八卦的卦象对应,只要找到成因或规律,结果自然出来。佛教中因果矛盾产生了大千世界形成的因,再由和合、毁灭的方式产生了果,同理道教的对立矛盾同样能成动因。
首先是阴阳矛盾,这个比较简单。阴阳二炁交感,于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无极就是混沌,说明宇宙形成前的初始状态。太极是圆周运动,说明宇宙形成的运动变化,即旋转和膨胀,也就是膨胀爆炸形成了宇宙,通过旋转离心产生天地,即道孕育混沌,混沌通过运动变化产生天地,如果天地之间加上人,就是天地人三才。
接着是两仪生四象,就是在阴“”阳“”的基础上,变成太阴“”、太阳“”、少阴“”、少阳但绝不是简单的阴阳符号的二次叠加,一定有动因在里面。如果太极生两仪是一对儿矛盾,那么两仪生四象必然是两对矛盾,那这两对儿矛盾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