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702章 有政策就好办事(2 / 2)
作品:《大明:殿下请登基》天津拥有河运、海运和陆运,朝廷不断往天津输送资源,开发基础建设,也是因为北京城的发展需要依靠天津这一中转站。
渤海的海运,自洪武开始,永乐规模最大,也是在永乐之后结束。
然后便是河陆兼用的运粮路线,其中河运最快,天津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节点。
从唐朝开始,直沽寨便是南粮北运的水陆码头,元朝在这里设立海津镇,到了永乐才改名天津。
以前的镇已经变成了府,这座由漕运发展起来的城市,原本就有着大量的脚夫。
在扫黑除恶之后,这些脚夫就经过府衙管理,开展正规化流程,不再像以前那样,成为鱼龙混杂之地。
当然,其中难免会有抱团现象,但是帮派,那是万万不敢的。
要说天津最热闹的地方,就属于河运码头了。
因为以前的水路并用,所以大路也是连接着码头,一年四季,来往不绝,渐渐也形成了一种码头文化。
人群的聚集,自然吸引了路边摊、杂耍以及各种商铺都在这里汇集,再加上一些海运的船也是从运河入海,途经码头,在这里驻留也是常事。
官府马车很有标示性,到了码头便停下。
李贤坐在马车里,远远就能闻到空气中的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
与海边主要的鱼腥臭味不同,水路码头的腥臭味比较淡,其中混杂着各种摊点小吃的香味。
码头的脚夫虽然在知府衙门登记,但是现场管理依旧是交由运河总督管理。
说是总督,本来是由刑部或者御史来监管整个运河系统,和后来运河最高管理机构还是有着一些不同。
而现在,官职细化,该职位交由工部派遣,除了负责运河的疏通和运输,还有码头船舶乃至人力的管理。
这时的总督才算是真正的负责人。
至于税收和各种费用,当然由户部或者下辖的税务局来负责。
一改以往那种只要是个部门,就拥有收取费用的权力。
码头上,各种船舶有序排着队,由码头上竖立起来的脚手架吊台,一次性从船上吊下大量货物到搬运点,而脚夫们就在搬运点那边接货,用人力以最快的方式将货清空。
这样可以减少船舶停靠的时间,大大增加了码头卸货的数量。
同时也增加了人力需求。
以前脚夫还会由徭役来充任,由于财政预算太低,官府层层课征,时常有让原本只需要做搬运工的徭役去修理闸坝或者搬运其他物料。
而应役获得微薄的报酬,也会被克扣贪墨等,最后出了力气,却连饭都吃不上。
这也是因为以往部门收费杂乱的原因,现在有着京城输血,天津财政宽裕,足够去支付这些廉价的劳动力报酬。
当然,这仅属于负责搬运官府粮草的这些脚夫,而商会的运输船,要搬运,那得加钱。
有了这一套新流程,直接将官和商分开,明码标价,才不至于让码头经济产生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