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六章 征邑国(上)(1 / 2)

作品:《唯有华夏

虽然,这些突然出现的野牛群,改变了华族巡海队的行程。

但是,对于一个农耕民族来说,为了这群蕴含着巨大能量的“生产力”资源,做出再多改变也是值得的。

古语说“民以食为天”,笔者认为,这句话最初的样子应该是“天以有食,可御万物。”

在迹天涯的领导下,以替天行道为己任的华族,所要践行的天道之一,便是“赠食于万物,以御之。”

在将一只野牛驯化成耕牛的完整的流程中,抛开石肤的“老六”抓捕之法不谈。只说屯屯的训养之策的话,可以概括为“三板斧”。

也即是“喂,威,维”三个手段。

第一板斧:喂。

喂不仅仅指的是喂食。而是泛指给野牛提供一切可以满足其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

包括,但不限于,提供食物以及保护其生命安全不受除人类以外的肉食性动物的侵害等。

第二板斧,威。

顾名思义,就是在野牛面前树立人类作为牛的主人的威信。

至于那立威之策,经过了一万年的传承,早有“执牛耳”和“牵鼻子”两个成语流传于华夏的文明之中,这里笔者不做赘述。

第三板斧:维。

维,即维系,支持。

用爱去维护人类与野牛之间的羁绊。也就是说,在完成驯化后,要将其视为伙伴。

当然,只有那些可以被驯化的,愿意作为农耕文明的一部分而存在的牛,才可以称之为伙伴。

其它的就只能是食物。

在秦朝之后的几千年时间里,耕牛作为伙伴的存在,是被写在了历朝历代的法律之中的。

当然,也不排除在封建统治中,被统治的人民在统治者的眼里,其身份与牛马无异的原因。

所以人的命才会与耕牛的命划上了等号。

统治者们只在乎他们的土地上有无“劳动力”在耕种,不在乎那耕作的是人还是兽。

总而言之吧,这也从侧面论证了维系人类与耕牛之间协作关系的重要性。

“喂”、“威”、“维”,三个字所代表的三板斧,也是第一次将人的意愿与天行之道画上了等号。

从野牛的角度来讲,有了人类的干预以后,它们不得不从服从于天生自然之道的法则,转变为服从以人类的意愿去给它们定制的规则,来获得生存的权利。

换句话说,人开始代替天,去赋予野牛生存的权利。

正是在人类的筛选中,才有了牛、马、羊、猪、狗、鸡,六畜的划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华夏广袤的疆域中,那些适宜耕作的土地上,是不允许任何一只牛,还拥有“野生”的资格的。

那是因为从一万年前开始,华族便立下了一个宏伟的祖训:去占领每一寸适宜耕作的土地,并种上粮食。去驯化遇到的每一只野牛,一起种地!

经过了几千年的开垦与征服,华族的后人们,早就实现了老祖们的教诲。

这就是现在的我们,看不到野牛的原因。

这也是我们华夏文明所特有的,包容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