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五十六章(1 / 2)
作品:《运河岛》所以说之前运河岛对“乾隆十三年(1748年)陈焱主修、俞荔编zuǎn《咏福县志》10卷。为本县第二部县志。”这段记录的理解不对。
此处的第二部县志是指时间上的第二部,不是有一部的同时想补充信息于是又选了个名字再添了一个第二部。
之前看过的,清朝的《咏泰县志》,就是百科中引用的,清乾隆时期的《咏福县志》!
可是这也很奇怪。
网站上的这篇清朝的《咏泰县志》非常简略,通篇只有1406个子,包括标点。怎么看都不像是能有10卷的样子。
每卷只有140个字有什么意义呢,又不是要发微博。
更重要的是,和现代版本比起来,这份清代版本十分不完整,就像是只抽取了其中一部分一样。所有的记录都是偏“事件”的,像是一部年代大事记。其余信息比如人文地理,风俗习惯,一直于生产生活几乎完全没有涉及。
如果不是因为它这么简略,运河岛之前也不会生出同一时期有两本一繁一简的不同名字的县志的想法。
这些没出现的信息是没有收录,已经流失,还是无法用当前的办法查到?
不同年代的人文地理风俗信息总不能像软件更新一样旧的被新的覆盖了吧?
这资料想要找起来难度巨大。就连确认它还能不能查到都不太容易。继续读读别的记录吧。
明代的《咏泰县志》更简短,性质和清代版本很类似,只记录了大事。比较有趣的是,里面记载了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李树生桃。这算什么…准确性存疑还是古代嫁接?或者是用隐晦的方法记录了别的什么事?
之后一年记录有倭寇来袭,令人不快,1559年就闹倭寇了啊。知县周焕不屈战死,之后倭寇大肆抢掠。
读完之后再看下一条,居然是…
题目是“宋《咏泰县志》”。因为第一本《咏泰县志》是明代编的,所以这一记录要么是于宋代编写的其他县的县志,要么是摘自其他版本的属于宋代的部分。
这篇记录中有一处写道,“崇宁元年(1102年)因避哲宗泰陵讳,改咏泰县为咏福县。”所以只能是第二个可能了。也不知道是摘自哪个朝代哪一版。
不过这么一看,有可能网站中的记录的题目一直是这个风格,由此或许可以猜测或者认为,之前读的清《咏泰县志》并不是清代版的《咏泰县志》,也不是摘录,而是从更新的版本中摘录出来的清代发生的事件。
如果这样的话,运河岛其实自始至终都没有读到过清乾隆时期的《咏泰县志》。
现在想来,似乎之前也有端倪,因为那清代篇的记载的最后一条是发生在宣统年间的。之前运河岛没觉得可疑,是因为他对编写过程存在误解。他下意识的以为,一本县志是动态更新的,开个头之后就放好,有大事发生了后人就填上去。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这一点可以从新版本的县志中没有任何1988年或者以后的记录这个现象中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