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354章 普查准备(1 / 1)

作品:《唐贺

何立文是基本上不参与朝廷政事的,这次之所以答应确实是这个时代也没有搞过人口普查,经验肯定不足,所以过去看看,而且这也不算直接参与,还是有些像顾问。

第二天何立文吃过中饭才过来,上午李世民他们一般都比较忙。

依然是四人组,茶台会议。

打过招呼后何立文便直接开门见山地问道:“现在你们商量到哪一步了?”

“还刚开始讨论,土地都还比较好清查,重新丈量并重新登记造册就可以了,不过这人口普查的问题比较麻烦一些,主要是隐户的问题比较难解决。”李世民也是直接说。

“这个也不难,不是准备降农税吗,配合普查的到时候享受降税政策,土地要重新丈量,不配合的就不给降税就好了,抵抗的直接抓人。”何立文倒是相对轻松。

“现在隐户已经在逐步降低了一些,毕竟经过几次移民,再加上唐贺王搞出来的水泥路,现在这些世家和下面依附世家的大小地主很多都将钱财投入到水泥路上面去了,除了朝廷这边搞的主干道水泥路以外,各州府也推出了几十个地方连接主干道的水泥路,朝廷也都批准了,现在水泥路需要大量人工,炼制水泥也需要大量人工,所以不少百姓也赚到了一些钱,而随着移民和水泥路修建各地的人工成本也上涨了,这些地主现在有了新的赚钱门路,种地又越来越不赚钱,所以也让出了不少土地,这样隐户出来重新登记户籍的也就越来越多了,按照初步统计到现在为止重新登记户籍的已经有三十多万户了,所以我们觉得再过三五年这隐户基本上就差不多得重新登记了。”长孙无忌解释道。

“那你们现在的意思是等隐户自己出来还是偏向于普查。”何立文有些搞不清楚他们的意见了。

“如果能够普查一次自然是最好的,朝廷现在想再移民都有些拿不定主意了,南方和东北方向的移民数量肯定不够的。”长孙无忌说道:“只是最好不要军队介入,虽然世家的精力已经转移到水泥路和工坊这些事情上面了,但是土地的固有思想还是不容易一下子转变过来,朝廷不希望太激烈的手段。”

“明白了,那就先采用降税的措施看看配合程度嘛,先从长安和长安周边开始搞试点,效果没问题了再全国推广就好了。”

“试点?”李世民应该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

“嗯,这就跟我们实验室做实验一样的意思,朝廷每出一个政策,在不确定好或者不好的时候,可以先找一个比较容易对比的地方做实验,比如说人口普查土地普查肯定都需要配套一些政策,那我们就用这些政策在长安以及周边先实验,一方面培训普通的人员,另外也是看看政策是否行得通嘛,以后任何一个大的政策都可以按照这种方式,先从小地方开始实验,检验没问题再推广,这样就不致于推出一个政策就面临全国性的风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要实践没有问题再推广这风险就很低了,有问题及时修改或者解决问题,查漏补缺就好了。”何立文解释了一下试点的意义。

杜如晦则是立即眼冒精光地说:“唐贺王这个提议好,这样就不需要我们每个政策都是前后仔细推敲,基本上一试就知道行不行得通了。”

李世民也是同意地点头道:“这样确实可行,那就先安排长安、蓝田这些地方先开始。”

“不过人口普查这次要注意几个点,第一就是需要将以前的户籍信息登记好这个不用说,另外一个就是重点调查一下新生人口的数量,特别是最近一两年新出生的人口数量,这个是人口计划的一个重要依据,以后每年都要有这样的一个统计数据逐级上报上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根据人口增长情况制定更详细的政策甚至包括对外作战、移民这些,根据每个地方的土地、人口以及粮食产量等,朝廷就容易清楚地知道哪里可以移民多少,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就是整个从关中或者某个地方移民多少。”

“确实,没有人口数据我们只能根据感觉哪里人多就从哪里移民,但是年龄、土地粮食这些都没有就容易出错。”杜如晦是决断型人才所以更容易理解决策的数据重要性。

“另外一个建议就是逐步建立统计制度,统计包括人口,比如说年龄、平均年龄、寿命、出口人口、男女比例、死亡人口、土地统计、粮食产量统计、工商业统计等等各个方面,这样,朝廷有了这些详细数据,很多决策就容易了,比如哪里人口多土地少或者土地贫瘠粮食产量少,就优先移民,哪里的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就需要修路,哪里的天灾比较多需要优先修路,这些就不需要看感觉了,全部可以根据这些统计数字来安排,每一件事情都会有一些关键数字,比如说移民,主要数字就是人均土地数量,粮食亩产数据等,人均土地少了就移民一部分出去,人均土地多了就移民一些进来或者鼓励人口生育,这样政策就会因地制宜,不至于全国一个政策,眉毛胡子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