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240【跨省出兵】(为白银盟暖阳1314(1 / 2)

作品:《

去年的江西,水旱灾害轮着来,如果再被官府士绅盘剥,就会在史书上留下“饥”字。

特别是第二年,可能比灾年“饥”得更厉害。

但在赵瀚治下,崇祯十一年的江西,除开北部少数区域,夏粮来了个大丰收!

万民欢腾,喜气洋洋。

在调动军队和粮饷之际,赵瀚扔给张秉文一份情报:“君之内弟(小舅子),做了湖广巡抚。”

张秉文阅读完毕,笑道:“无妨,他顾不上湘南。”

如今湖广有三个巡抚,湖广巡抚方孔炤,即张秉文的小舅子。郧阳巡抚戴东旻,专门征讨流寇;湘南巡抚王之良,专门对付赵瀚。

方孔炤是刚刚上任的,前任巡抚叫余应桂,如今正在北京蹲监牢。

余应桂是江西人,其族亲已经归附赵瀚。但他被朝廷问罪,并非族人从贼,而是破坏熊文灿“招抚大局”,遭到杨嗣昌弹劾而丢官坐牢。

这些前线巡抚,都觉得熊文灿是个傻逼!

比如郧阳巡抚戴东旻,就坚决抵制招抚之策。他认为小股贼寇可以招抚,大股贼寇必须武力镇压,除非招抚之后愿意遣散部队。戴东旻指挥作战数十次,张献忠就是被他打得被迫招安的。

“这个王之良,究竟是何方神圣?”赵瀚问道。

湘南巡抚王之良,是赵瀚的主要敌人。

李邦华仔细想了想,突然有点印象:“我做兵部尚书的时候,此人在内阁做中书舍人。皇帝在文华殿议事,我见过这王之良几次。听说诗才绝佳,不知是否能打仗。”

“陕西人,多少知些兵事。”张秉文补充道。

王之良在历史上没啥名气,但他的儿子王弘撰却大名鼎鼎,精通理学、史学、易学、诗词、金石、绘画、书法。王弘撰坚决不受康熙的征召,躲进华山隐居,被顾炎武称为“关中声气之领袖”。

研究来,研究去,也没此人更多信息,那就直接开打呗!

……

崇祯十一年,六月初。

大同军队,兵分四路出发。

北路:

古剑山为主将,率水师游弋长江。李会为副将,率水师游弋信江。主要目的,提防官兵从南直隶、浙江入侵。

西路(上):

黄幺为主将,从萍乡攻打醴陵。李正为副将,从万载攻打浏阳。

西路(下):

张铁牛为主将,率领两千藤甲兵,翻山越岭直取酃县。刘柱为副将,从永新攻打茶陵。

南路:

费如鹤为主将,从长宁攻打龙川。江大山为副将,从定南攻打和平。

其实由江西进攻广东,最好是顺梅岭古道南下。但两广总督沈犹龙,已经平定广西民乱,在南雄屯兵防御,几乎不可能强行攻克。

……

由于不带辎重、不带辅兵,张铁牛的行军路线虽最难走,但他提前出发,反而最先抵达战场。

明末清初战乱不休,将近十万人的酃县,被清军杀得只剩5000多人,因此康熙、雍正年间迁来许多客家人。

此时的酃县虽属湖广,却以江西人居多,本地语言直接就是江西话。

当张铁牛昼伏夜行,奔至县外霞阳镇时,两千藤甲兵已经饿了一整天。可惜偷袭县城失败,城中贼寇远远望见藤甲兵,吓得连忙把城门给关闭。

他们只能回到霞阳镇,没有抢吃的,而是分兵守住镇头镇尾,手持兵器观察四周的情况。

十多个军中宣教官,也全部穿着藤甲。

见整个小镇已经凋敝,家家紧闭大门,宣教官敲响小锣沿街大喊:“酃县的老表,我们是赵天王的兵,专门来杀酃县贼寇。大家不要害怕,我们若是抢劫,你们关门也没用。不要你们的粮食,不要你们的钱财,谁家有梯子都借一下。镇上的木匠也请出来,我们出钱雇佣木匠做攻城梯!”

如此呼喊一刻钟,镇上居民终于相信。

因为其他贼寇来到霞阳镇,都是暴力破门而入,抢走粮食和钱财,甚至还抢走美貌女子。而眼前这些藤甲兵,却非常有秩序,一看就跟贼寇不同。

一个店铺掌柜开门,恭敬作揖道:“拜见各位将军!”

宣教官拱手回礼:“敢问老表尊姓大名。”

“免贵,姓刘,名安生,”掌柜问道,“诸位可是要攻打县城?”

“原来是刘掌柜,”宣教官说道,“对,我们来借梯子,二十副足矣。我们都是赵天王的兵,不抢百姓,专打贼寇。”

刘掌柜立即大喊:“都出来,这是赵天王的好兵!”

镇上居民纷纷开门,然后围着宣教官跪了一地,嘶声哭喊道:“将军救命啊,那些匪贼都不是人,十天半月就来抢一次,这日子没法过了!”

“我闺女也被抢走了,也不晓得是死是活!”

“家里的粮食没了,钱也没了,再这样下去都得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