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45章 大宁借兵1(2 / 2)

作品:《妙锦传

朱棣是这样解释的:“然我在家,必不敢至,今往援永平,彼探知我出,必来攻城,回师击之,坚城在前,大军在后,竖子必成擒矣。”

诸将仍然不解,“永平城完粮足,可以无忧,今宜保守根本,恐出非利。”

朱棣进一步解释道:“守城之众,以战则不足,御贼则有余,若军在城,只自示弱,彼得专攻,无复他顾,甚非良策。出兵于外,奇变随用,内外犄角,破贼必矣。吾出非为永平,直欲诈九江速来就擒耳。吴高怯,不能战,闻我来必走,是我一举解永平之围,而收功于九江也。”

诸将认为,永平城坚粮足,可以固守,目前应以北平为重。

朱棣的思路是:敌我双方兵力悬殊,困守在城内,很可能被敌人集中力量全歼,绝非上策。我带兵而出,不是为了救永平,而是引诱李景隆来攻。我军在城外相机而动,与城内互为犄角,里外夹击,必能一击制胜。吴高怯战,听闻我到永平,必定撤走,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全军固守孤城,被动应战,无异于划地为牢,朱棣率主力在城外打游击,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使李景隆顾忌重重,不能专心攻城。

朱棣的安排的确极具巧思。

不过,他此时犹抱琵琶半遮面,仍没将自己的思路和盘托出。

只留下一万兵马守城,朱棣率主力奔赴永平。

即使李景隆有再多弱点,面对十倍于己的兵力,朱棣也无必胜的把握。

兵力不足是燕兵当前的最大短板。

妙锦说得没错,有必要去十七弟那儿走一趟了。

救永平只是一个幌子,一个带兵出城的理由,朱棣真实目标在大宁。

他要将大宁十万精锐收入囊中,尤其是朵颜三卫,志在必得。

至于十七弟从与不从,那不重要,兵马到手才是关键。

去大宁,必然得带上妙锦,他早就看出,十七弟对妙锦垂涎三尺。

要引得十七弟上钩,妙锦或许能起到关键作用。

妙锦十分兴奋,一路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兵贵神速,他没心思听,却又不能扫了她的兴,只能把小丫头抱到自己马上。

众目睽睽之下,小丫头羞涩难当,忸忸怩怩。

朱棣只得在她耳边低声道:“跟夫君同乘一骑,有什么难为情的”。

一听这话,小丫头终于安定下来,大大方方地任由朱棣抱在怀里。

张玉、朱能等将领心中焦急,却也不好当面说破。

形势危急,王爷带上大小姐,会不会分心?

此时,他们尚不知去大宁借兵之事,只当要去救援永平。

途经卢沟桥,朱棣令这里的守军全部撤入北平城中据守。

“天寒水冰,守一桥何能拒贼?舍此不守,以骄贼心,使其深入,受困于坚城之下,此兵法所谓利而诱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