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八百八十三章 板仓弥久(2 / 2)
作品:《长夜谍影》而造成这一切的,是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因的。
淞沪会战爆发之前,这座城市的关税就占据了民国总关税的1/2。
能有如此之高的经济成就并不奇怪,这里位在长江出海口,仿佛天生为贸易而生,因此成为了清末最早的五个对外贸易港口之一。
其内各国租界林立,列强们在这里投资、竞争、博弈,使得上海成为了民国时期的金融中心。
上海的制造业在当时也是全国领先地位,得益于洋务运动,轻重工业都有涉及。
对于从清末到北洋时期再到南京政府时期的中国各派势力来说,上海只是一个创收的来源地,一个可以买到洋枪洋炮的大商场和“冒险家”们的乐园。
而从国家安全的角度上来说,上海的地位非同小可。
从上海沿长江上溯大约360公里,就是南京。
如果来自海上的侵略势力控制了上海,沿长江上溯西进的话,则南京旦夕可至。
上海的地位如此重要,按理说绝对应该是中国的重点防御地区之一,但在30年代中后期,实际情况却是刚好完全相反。
洋人舰队和部队可以进进出出,反倒是理论上掌握有主权的民国,却不能在市区部署一兵一卒。
“一·二八”之后,日军在军事上并没有占到很大便宜,但在事后签订的停战协定中却取得了很大好处。
停战协定的第二条规定:“国军在本协定所涉及区域内常态恢复,未经决定办法之前,留驻其现在地位。”
在第二条的附件中为这个“现在地位”明确规定了范围。
“由安亭镇正南苏州河岸之一点起,向北沿安亭镇东最近小浜之西岸至望仙桥,由此北过小浜至沙头东四基罗米突(即公里)之一点,再由此向西北至扬子江边之浒浦口,并包括浒浦口在内。”
以国际协定的形式规定了中国无权在本线以东地区驻扎军队。
这条线一划下来,国军便被“合理合法”地从SH市区乃至整个淞沪地区轰了出去,只能驻扎于苏州、昆山一带。
更荒唐的是如果中国有意在这条线以东重新驻军的话,就必须经过与日、美、英、法、意等国协商达成一致。
中国在上海驻军是非法,而日本在上海驻军却是合法。
协定的第三条还规定:“日本军队撤退至公共租界暨虹口方面之越界筑路,一如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事变之前。但鉴于须待容纳之日本军队人数,有若干部队可暂驻扎于上述区域之毗连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