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章 萌芽少年(1 / 1)

作品:《道骨仙风:铁口神算

茅山,修真界众人敬仰之地,乃江苏境内一座赫赫有名的道教仙山,为上清派之祖庭,被誉为"上清圣地,第八洞天"。此山走势蜿蜒曲折,状如“己”字,故古称句曲山,道家尊其为“句曲金陵,蕴养真灵的福祉之境,成就神祗的神秘废墟”。

西汉时期,来自陕西咸阳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在此句曲山修习仙道,广施善举,惠及万民。后人感念茅氏三兄弟的无量功德,便将句曲山更名为三茅山,简称“茅山”。唐宋之际,茅山道教步入全盛时代,前后山峦、峰谷溪涧之间,道教宫观殿宇林立,总数逾三百座。

“石头,阿宝,你们几个告知家中一声,速速前来……”临近村庄入口,胡里停下脚步,他的家原是村里供奉祖先的祠堂所在,然而在那动荡的十年间,祠堂内的祖宗牌位被一群急于“破除迷信”的激进红卫兵砸得七零八落,祠堂最终沦为了下乡知识青年们的居所。待到知识青年们陆续返城,原本住满十多人的祠堂只剩下胡里父子二人居住,偌大的空间显得颇为荒凉。

“爹,孩儿回来了,今年考试又是双百呢……”

跨入庭院,胡里便高声呼唤起来,不同于刚才与伙伴们交谈时的江南方言,此时他说的是标准流利的官话,其中仿佛还带有一丝京都的韵味。

“臭小子,喊这么大声做什么?是不是又闯祸了?”

民间有言:知子莫若父。听到胡里的声音,院中的中年男子挺直腰板调侃道。年复一年,儿子总会被老师数落多次,他对自家儿子捣乱闯祸的本领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了。

胡里的样貌有六分遗传自父亲胡东平,不过相较于胡东平坚毅的面容,胡里的脸庞略显柔和一些。自幼年起,每当外村有人来做客,见到胡里都会赞叹这个小女孩长得多么标致,以至于胡里五岁时便独自一人攀登上茅山,发誓要去寻找仙师学艺,立志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倘若不是茅山上并无僧侣修行,若胡里在看过放映队播放的《仙途禅影》之后,恐怕他都有勇气剃度出家了。

“哪有的事,爹,我来帮你处理黄鳝……”

胡里随手丢开书包,嬉笑着从门边拿起一块木板,木板顶端钉着一枚锐利的铁钉。将木板置于地面,他迅速从旁边盆中捞起一条活蹦乱跳的黄鳝,手法娴熟地将其钉在木板之上,紧接着不知从何处抽出一把精致的小刀,轻轻一划,便剥开了黄鳝的腹部。随后他在水中稍作清洗,双手如同蝴蝶翻飞般在木板上快速动作几下,手腕轻抖,那条约莫一斤多重的黄鳝瞬间被分割成片,纷纷落入早已备好的搪瓷缸中。

父子二人依靠修炼与劳作相依为命多年,显露出并非初次联手完成此等生活琐事。待胡里将捕获的灵鳝净化干净后,胡东平炼制的猪油已在丹鼎内熬得滚烫,撒入些许葱花和灵椒后,倾泻下鳝片,伴随“嗤嗤”声响起,一道灵香气瞬间弥漫整个院落,引得修为较低的修士亦难以抵挡。

不多时,一只硕大的陶罐内盛满了爆炒灵鳝片,旁边摆放着一道红烧灵鱼以及一碗鱼头仙露汤,此外还有自家种植的灵蔬,以凡人的眼光来看,这几个菜肴已堪称丰盛之极。

虽仅有三道菜品,但份量充足,仅那条灵鱼便有六七斤重,再加上三斤多的鳝片,足以满足五六个修士的饭量。

“真是美味无比啊,胡兄,我从镇上的坊市购得了一些陈年灵酒,不妨共饮几杯……”

伴随着爽朗笑声,一位与胡东平年纪相仿的修士步入庭院,其身后跟随着几个憨态可掬的小童,不过他们皆畏畏缩缩地给胡里使眼色。

“于前辈……”

见到来者,胡里顿时收敛了许多,立刻站起身毕恭毕敬地称呼一声前辈。此人既是他的师父,又是于清雅的父亲,今日前来,难保不会提及他在修行上的过失?

于浩然瞥了一眼假装乖巧的胡里,调侃道:“臭小子,你的修行资质不俗,只是性子太过顽劣,需全面发展,修身养性,方能成就大道啊……”

看着自家弟子,于浩然内心苦笑不已。胡里的修为天赋在镇上的修炼子弟中名列前茅,即便在整个县城也是屈指可数。然而这小子却无心向道,整日沉迷玩耍嬉闹。

然而师尊总会偏袒那些天赋出众的弟子,尽管嘴上责备严厉,内心深处却对其颇为喜爱。在多次邀请胡东平赴校交谈之后,于浩然与胡东平渐渐成为知己好友。

与胡东平相似,于浩然也曾是一位来自都市的知识分子,只不过因在当地结识了自己的伴侣,便选择留在乡村不再返城。自1978年以来,一直在村中的修炼学院担任导师职务。

察觉到于浩然的表情变化,胡东平含笑道:“于前辈,这小子莫非又闯祸了?他若是三日不惹出些风波,恐怕连屋顶的瓦片都要不安分。前辈就当他如同亲子一般,教导之时切勿留情……”

“哪里的话,父亲大人,我饿了,咱们开始用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