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687章 民族融合计划(1 / 1)
作品:《穿越:重塑大唐》邹泽听闻此言不由得一愣,面露疑惑之色,赶忙拱手施礼道:“恕微臣愚笨迟钝,对于此事确实没有过多深入的了解!只是曾经听闻,当初我朝大军剿灭高句丽之后,为了防止这个民族死灰复燃、再度崛起,曾经采取强制措施迁移大量的高句丽族人进入中原地区居住生活。”
李侃微微颔首,“没错,当年被迁往中原的高句丽遗民数量多达四十万人,而依旧留守在辽东一带的高句丽族人,也还有十几万户,如此大规模地迁徙,对于削弱高句丽这个民族的实力着实起到了相当显着的作用。”
说到这里,李侃不禁轻皱眉头,语气略带遗憾地继续说道:“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后来朝廷迫于高句丽遗民们强烈的反抗情绪和种种压力,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在辽东施行羁縻政策,又把一大批已经迁移到中原的高句丽族人遣送回辽东故土。”
“这样一来,反倒给辽东地区增加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导致高句丽遗民起义不断,大祚荣趁机在东北地区站稳脚跟,并建立起了一个所谓的渤海郡国。”
邹泽听到此处,突然间犹如醍醐灌顶一般,恍然大悟地问道:“莫非陛下您是想要效仿对待高句丽人的做法,将新罗人也迁往中原?”
李侃轻轻叹息一声,摇了摇头,“将新罗人迁往中原,然后利用汉人的文化和习俗去逐步同化他们,这想法固然不错,但问题在于,如今新罗国有着数百万的人口,要实施这样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行动,操作起来实在是困难重重,不太具有现实可行性。”
邹泽略作思索,紧接着追问道:“那依陛下之意,难不成是希望看到新罗内部一直处于混乱状态,让他们自己相互争斗、自相残杀,从而达到削减其人口规模的目的,待时机成熟再行迁移人口?”
李侃神色凝重,“有谁愿意背井离乡?数百万人口的大规模迁移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任务,稍有不慎就极有可能埋下诸多隐患。”
“更何况像新罗这般幅员辽阔的土地,总得有人去耕种农田、开采矿产,如果把中原地区的百姓迁徙到如此遥远偏僻之地,得不偿失!”
邹泽眉头紧皱,脸上满是疑惑之色,“陛下,微臣实在是听得云里雾里的,不太明白您的意思。”
李侃微微一笑,解释道:“朕真正想要得到的是新罗的广袤土地以及丰富的资源,至于这里的人口,则处于次要地位,这场战争究竟会发展到何种程度,将当地人口控制在怎样的数量范围内,这些都必须由朕亲自来牢牢掌控。”
“以我们目前的军事实力,武力打败弓裔乃至新罗王室,估计也就是一年半载的时间罢了,但若想彻底征服新罗,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视自己为唐人,恐怕得花费二十年甚至更长的岁月才行。”
说到这里,李侃稍稍停顿了一下,“朕制定了一系列详尽的计划,首先是要在统治阶层逐步将新罗王室成员替换成李姓之人,其次要在民间大力兴办汉人学府,广泛修建道观、寺庙,大量刊印大唐的各类书籍,积极传播大唐博大精深的文化,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当属人口融合计划!”
邹泽瞪大了眼睛,露出满脸惊诧的神情,“陛下,人口融合计划又是怎么回事?”
“你知道目前在新罗的唐人有多少吗?”
邹泽想了想,对于这个问题他还算了解,“回陛下,五万左右的士兵,两万左右的民夫,屯田司一万左右的服刑人员,再算上家眷和行商之人,总数应该接近十万人。”
李侃缓缓开口,“据户部和兵部报上来的数据,这几年军中将士在新罗安家的有近一万人,民夫和服刑人员安家的有近五千人,这就是一万五千个家庭,每个家庭两个孩子,便增加了三万人口,十八年后便是三万个家庭,新增六万人口...”
“陛下,靠这种办法提高唐人数量效率怕是太低了吧?”
“呵呵,朕只是举个例子罢了,不可能将数百万新罗人短时间内变成汉人血统,目前新罗的南海、巨济、固城、清海和牢山五座沿海小城已经完全在我军掌控之下,唐人比例占了七成。”
“武州的阳武、宝城、分岭,康州的河东和咸安等城唐人的比例占据了近两成,这些城中都开设了唐人学堂,当地百姓对大唐也十分向往,若不是顾忌新罗王室的面子,很多人都想入大唐户籍。”
邹泽微微颔首,“这的确是个不错的办法,可是您说的这几个小城规模还不如我们大唐的一些小县,相比较新罗数百个县城,实在不值一提,您的融合计划短期内恐怕很难奏效。”
李侃笑了笑,“正是因为不值一提,所以新罗朝廷和弓裔都未在意我们的举动,正好方便我们行动,你知道朕为何不允许军队擅自参与新罗内战吗?”
邹泽闻言一愣,“陛下您刚才不是说不想让我大唐士兵白白牺牲吗?”
李侃淡淡一笑,“这只是摆在明面上的说辞,如今新罗国内除了武、康两州之外各州战乱不断,你若是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乱会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