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45章 间章 苏德战争的人心向背(1 / 2)

作品:《我,薯条,苏联英雄

(半科普向,最后带有强烈的价值观倾向,大家选择性观看)

一方面是德国人。

德国人能提出“巴巴罗萨”这个速胜计划,有一个原因,是基于其对苏联人的刻板印象。

即德国人曾天真的认为,苏联人大多数愿意从斯大林主义中被解放出来。

这一点,在德军进攻初期看来,有点道理,德军在波罗的海三国,会受到热烈欢迎,而在另一些地方,比如西乌克兰的一些地区,也不会遭到当地人的抵制。

但也就仅此而已了,波罗的海三国的复杂历史问题,与西乌克兰地区依然保有的,对一战德军的占领记忆,所能制造的影响也就这么多了。

(这里作者解释一下,从比烂角度来说,与沙皇的农奴统治相比,一战德国的殖民统治算是先进的。)

而随着德国人的,糟糕的占领政策落地,当地人对德军的态度,几乎可以说是迅速降级。

毕竟德国国防军统帅部,在开战前就根据苏联并未签署《日内瓦》《海牙》等战争公约为借口,发布了三道命令,

一,苏联政治军官并非战俘,抓到后应该立即枪决。

(着名的“政治委员命令”)

二,德军士兵侵犯平民与战俘的行为,应由其所属部队指挥官决定是否处罚。

(东方大国的所有人都应该懂,这条类似于“领事裁判权”的命令所代表的意义。)

三,任何“攻击”德国军人的平民将被处决。

(德军统帅部,显然没有给“攻击”准备一部厚厚的民法典来解释。)

虽然有些德国国防军高级军官在回忆录中宣称,他们拒绝了传达这样的命令,或者将此类命令,全部归于跟在国防军身后的党卫队和类似性质武装身上。

但随着后世历史研究的深入,这些说法被发现大多站不住脚。

比如德国历史学家菲利克斯·勒莫尔,研究了全部德国野战集团军处决苏军政委报告后指出。

德军部队,充其量有时会为了避免影响士气,将处决战俘的任务移交给后方的保安单位,但大部分时间,仅是一些高级指挥官会在原则上抱怨这一做法会影响部队军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