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291章 不祥之兆(1 / 2)
作品:《踏准风口成巨富》岳市长见李舜也不解释,直接把一份资料推给他,就知道情况不是太妙。果然等他看完了资料后,脸上的神情就不是太好看了。李舜也不好太劝,那样的话无疑就是在给领导的伤口撒盐。
足足两三分钟后,岳市长这才发出一声感叹:“哎,市里一直想为丹凤办点实事。引进一所高等院校,提升下整个丹凤的城市文化内涵。结果怎么就这么难呢?”
这下,李舜就不得不开口了。回想了下前世苏省各地的引进学校的操作模式,这才认真的说道:“岳市长,引进高等院校的事,是不能操之过急的。首先我们自己要定一个目标,就是引进学校的等级。
以后,好的大学肯定是越来越多。引进普通的大专,自然没什么影响力。所以我认为,市里应该把目标放在引进本科学校上。我听说,很多学校都有意开设三本的学院。
丹凤只是一个县级市,目标不能定的太高。再说了,真的好学校还真看不上丹凤这个小地方。所以,我们的期望不能太高。有句话不是说的嘛,有多大脑袋戴多大的帽子。
而且,我们引进学校也要慎重。只有适合我们城市的学校,才能对城市发展产生助力。最关键的是把大学引进来,到时招不到人,才是真正的资源浪费。
所以这个事,也不需要太急。我估计两三年内,应该就会有这个方面的契机。到时,市里只要把握住机会就行。”
李舜说这个话,并不是无中生有,也不是纯粹的安慰。他可是记得再过两年,就会迎来了大学的扩招计划。其实大学的扩招,其实也是个无奈之举。
前世,大学扩招的背景,是与当时的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华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为了拉动内需,汤敏等经济学家建议通过扩大高校招生,来刺激消费和经济活动。
此外,扩招也是为了满足,21世纪华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提高国民素质和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要知道,前世的1998年,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仅仅只有108万人。
当时也就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高考。正是出于以上的考虑,1999年,中枢批准转发了教育部提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拉开了高校扩招的序幕。
到时借着扩招的契机和东风,丹凤引进高等学府也就变成了水到渠成。苏省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是省会健康。那里知名高校林立,丹凤距离健康也只有区区的70公里。提早准备的话,也就能引进好一点的三本院校。
眼看着就要过年了,金融市场上的硝烟却甚嚣尘上。2月初漂亮国的某游资,通过国际投资机构向太国银行,借入高达 150 亿美元的数月期限的远期太铢合约。
而李舜等的,就是他率先出手的消息。有漂亮国游资在前,自己再动手的话,也就不会那么引人注目了。最起码自己不算是首恶,不会遭到太国政府的特意针对。